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成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就必须具备现代女性意识。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女性主义视野下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缺失,并主张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大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牵涉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核心内容,最后研究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20世纪文学女性自救意识的唤起是艰难的,经历了沉寂中女性的挣扎与女性意识的初步发展,"无性化"的失语时代,动荡过后再次觉醒发展,女性意识的转型期四个阶段,显示出女性作家主体精神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前代类题材作品,元代婚礼杂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化下,元代婚恋杂剧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剧中女性大都追求人性解放与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追求自主平等的婚恋,渴望建立于情感之上的爱情婚姻。研究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恋观,对于我们更好了解元代文人的创作心理,甚至了解元代女性形象和婚恋观念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生以学为主是不容置疑的道理.高校学生以学为主行为的实现,有赖于"尚学""躬学""善学"品质的养成.但这种品质在当前的校园大学生中却明显欠缺.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高校的重视,又有赖于学生个体主观认识的转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高校学生"尚学""躬学""善学"品质养成问题应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为此,文章从"尚学""躬学""善学"是高校学生习得知识必备的品行素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有悖于"尚学""躬学""善学"品质的问题;高校学生"尚学""躬学""善学"品质养成的途径三个方面对这一论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女性道德内涵具有了新的内容,而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滑坡以及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解的偏差造成了女大学生的道德冲突现状;为此,我们应该重塑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解偏差的内容进行伦理反思,澄清道德认知,以期有助于女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丁玲的早期小说<梦珂>,重回女性作家女性意识觉醒的起点,以私人空间为横坐标,社会公共空间为纵坐标,考察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离家"后的活动空间,来探讨女性失去主体意识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是女性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有较高的知识修养,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追求事业的成功;但同时她们又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习惯势力的束缚,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沉重包袱。女大学生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归属意识和趋同感。当前国家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也凸显出了在"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上的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外语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民族团结及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62):22-23
伴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中国女作家首次以女性文学的姿态登堂入室,开始中国女性生命意识、价值探讨的"发声"。这一"发声"便不再中断和停止,形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连续的独特的女性文学景观,也从中感悟到中国女性对于理想、事业、爱情的追寻,对于生命意识和觉醒,对于本我价值实现的自觉。"五四""觉醒"的女性、新时期"自觉"的女性、今天"实现价值"的女性执著地寻找属于自己"本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期待,这一发展脉络,体现出我国现当代女性生命意识和价值追求觉醒与探索的不断深入及遇到的新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以时下社会上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为切入点,对青年知识女性价值观向传统回归的外部社会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解决知识女性价值观回归传统问题,政府、社会必须优化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知识女性自身必须强化主体意识、性别观念,培养独立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作为非正式跨学科融合平台日益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其专业异质性、知识整合性、素质结构互补性等团队特性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逻辑起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跨学科实践中存在后续动力不足、主体能力局限、目标愿景缺失以及成果转化困难等阻碍因素。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从"开放性""不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四个自组织特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动力机制、培育机制、目标机制以及孵化机制是解决困境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形成自我认知的信息,但又加剧了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复杂化;新媒体为大学生自我呈现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但又消解了大学生自我呈现的真实性;新媒体为大学生自我整合提供了意义参照环境,但又影响了大学生自我整合的完整性.对此,高校应"培养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主体意识,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大学生协调虚、实空间中的自我形象,理性呈现自我""以主流价值观为统领,避免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自我整合冲突",以帮助大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顺利进行自我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下中国传记文学缺乏经典的现状和传记作家主体性的缺失,论文提出了传记文学叙事中的八"荣"八"耻"之文类意识.在这里,耻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积极道德情感,也就是说,只有当代中国传记作家把传记叙事中的"八荣""八耻"作为自觉的文类意识,并且上升为其创作主体的美德论范畴,当代传记创作才能不愧于祖先司马迁而走上与世界传记文学大师对话或比肩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女性突破男权的束缚,拥有自己的职业角色。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着走向社会还是回归家庭或者是两者兼顾等困境。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在法律方面对妇女与家庭问题重视程度,需要全社会男性参与解决妇女与家庭问题,需要重视政府官员、名人婚恋观对公众意识形成的导向作用,还需要加强女性的主体意识,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活出自我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哲学意识是一种自觉运用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哲学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群体成心度不高,人生定位不准的重要原因.要采取对策,强化大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大学生有"位王感"、"成就感"和"平衡感".要从人格修养上强化哲学意识,达到"天下为公"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过度或不及,已经成为教育者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和觉悟.顺应大学生生命体验及个性发展旨趣的社团活动,是推动大学生主体意识生成及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普通话,自推普20年来,语言氛围日渐浓厚,教学方法日渐成熟,在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对学习主体基于心理学、教育学范畴的"语音意识"研究很少。本文试着从"语音规范意识""标准语音意识"等方面对普通话的学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