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26):146-147
《搜神记》是一部较重要的古代民间志怪小说集,但早已散佚。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句道兴本《搜神记》为人们探求其原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整理、校注,但仍有缺憾存在。现以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中收录的中村不折本为底本,校以英藏S525、S6022、法藏P2656、P5545,期望对阅读和研究《搜神记》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上承先秦两汉,下启唐宋元明清,晋代干宝撰写的《搜神记》对于我们研究中古时期的被动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搜神记》有标志的被动句,本文对《搜神记》中的有标志被动句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和描写分析,归纳其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今本<搜神记>共有四个版本:二十卷本;八卷本(稗海本)、敦煌本(唐人句道兴辑)、一卷本,其中前三个卷本比较通行.因<搜神记>旧题晋代干宝作,不少语言研究者将其作为晋代语料使用,这一做法十分草率.  相似文献   

4.
同义变换分析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言语形式(语音、词语、句子、句组和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变换关系进行修辞个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以晋代志怪名著《搜神记》为研究对象,拟从同义变换的主要途径探讨《搜神记》同义修辞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写、分析这些动补结构的形式内容、语法功能及语义指向;同时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与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动相补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作为魏晋时期志怪小说中比较完整的一部,它对中国志怪小说、传奇、戏剧及明清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的学术界对其研究却不甚完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一、《搜神记》的话语生成空间;二、从创作意旨、题材两方面进行再认知。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搜神记》中文本故事情节大多相对简单、艺术构建还很粗糙,但这都是由小说自身发展的区间所决定的。我们若从其"以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意旨上看,客观上它对当时人以及后人广见闻、泛涉猎还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说《搜神记》堪称中国叙事文学(这里多指小说、戏剧)的武库之一。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绝非一般用作消遣的志怪小说。创作《搜神记》时,干宝采用了部分史书中的材料和正统的史家笔法。不论是叙事模式还是记述风格,《搜神记》都体现出较为浓郁的史家色彩。《搜神记》的创作意图极其复杂,其中的主要角色龙形象多变,有同类所生,有人类胎生;有作乱妖孽,有显圣神灵,但每一种形象都是屈居在得道人类之下的,《搜神记》中的龙同时具有吉祥尊贵和预示凶兆的两面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陶渊明创作《搜神后记》的三种可能性:(1)《搜神后记》(《搜神录》)署名陶潜撰产生的年代几乎与萧统编撰的《陶渊明集》同时;(2)陶渊明有读到《搜神记》的机缘;(3)陶渊明心好异书奇文是为了“自娱”和“导达意气”。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明 《天中学刊》2005,20(4):73-76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前人对之研究颇多,从《搜神记》的卷数、全书风格、有无残本、原书材料的构成与编排等方面,可以看出《搜神记》构成的复杂性,它的“真”、“假”程度还应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共搜各类神怪故事464则,本文按其内容作了分类,进行评述,并指出了《搜神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为六朝志怪小说之代表作,学界对其关涉甚多,然观学界之研究成果,对书中自然灾害之书写关涉不足。通过梳理《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可知《搜神记》中自然灾害数量众多,除对自然灾害书写以外,作者还记述了应对自然灾害之措施,对灾害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有篇幅短小凝练、风格奇崛、情节曲折之文学特点。最后,《搜神记》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思想义涵,其中既有天人感应之思,又有根治现实与强烈的忧患意识。探其缘由,实于干宝其人生平,思想与时代思想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东晋初年出现的《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据《晋书》卷八十二《干宝传》可知,干宝撰《搜神记》凡30卷,每卷都由若干篇微型小说组成,旨在“明神道之不诬”。可惜,这部志怪小说后来散佚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比较通行的版本是汪绍楹根据清代张海鹏《学津讨原》本为底本整理而成的校注本。汪注广征博引,重在考源钩沉,对于底本文字上的脱误,只作了必要的校正。对于江校本的订补工作,吴金华先生曾撰写过《<搜神记>标点杂议》和《汪校本<搜神记>拾补》等文章,今重翻此书,发现书中仍存在着一些校点方面的问题,酌举5例,以…  相似文献   

15.
《搜神记》中的魏晋民间故事刘守华《搜神记》在中国民间故事史的研究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袁珂先生说:“如果说《山海经》是保存中国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一部书,那末晋代于宝的《搜神记》,其保存神话材料的丰富,就要算第二了。”①袁珂先生是从神话的角度来讲的,如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写侠,当中有许多侠义故事。《搜神记》记侠的原因,侠义故事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搜神记》二十卷本中名词性谓语句进行统计和分析,考察其功能和语用。在功能类型上,《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起判断、描写、说明和对答四种作用,其中,判断是最常见的功能类别。在语用表现上,《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涉及到主题与述题、焦点、语气类型和修辞四个方面,主题与述题的对应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三种;大部分名词性谓语句的焦点属于自然焦点,对比焦点一般出现在多重谓语句中,强调焦点的方式主要是语气词与省略变式句式;语气类型以陈述为主,辅以疑问,未出现祈使与感叹;修辞类型不仅有比喻、比拟和摹状等句内修辞,也有排比和对偶等句间修辞。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介词有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将八卷本《搜神记》与同时代文献《朱子语类》,以及其他两个本子的《搜神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介词的发展、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