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实践观把教学过程看作“主体—客体”的认识、实践过程,后现代实践观把教学过程看作“主体—主体”的交往、对话过程。这二者其实都存在偏颇。交往实践观把教学过程看作“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过程,科学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实现了对现代实践观和后现代实践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范式以及后现代主体间范式存在种种缺陷,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和主体性的丧失。要变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的失落,应着眼于从理论根基上去寻找突破,即从哲学视域探讨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交往实践观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将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应以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新的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范式以及后现代主体间范式存在种种缺陷,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和主体性的丧失.要变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的失落,应着眼于从理论根基上去寻找突破,即从哲学视域探讨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交往实践观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将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应以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新的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实践观和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历史线索的发现是科学实践观得以确立的重要支点,科学实践观具有深厚的世界历史意蕴,二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了唯物史观的经纬线。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历史化与三种理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理性”史的考察可以看出,理性概念的“进化”过程是理性内涵不断历史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宏观上清楚地表现为客观理性观、主观理性观和实践理性观三个阶段。实践理性观是解决理性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理性观。  相似文献   

6.
人类实践活动肇始于人类之初,与人类相伴而生。这也注定了实践是一个深厚绵长,复杂的问题。笔者所做的课题试图通过对实践观进行历史性地考察,厘清其发展脉络找出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对实践观的涵义,要素、结构、形式、本质特征、运行机制等做出全面、科学的阐述。本文对这个课题做了纲要性的论述,相信对科学的实践观的探讨与认识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栅 《成人教育》2019,39(8):21-24
交往实践观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提出的哲学概念,既是一种指导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发展主体性的方法论,也是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范式。用交往实践观指导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基于现代人主体性回归的需要。成人教育要摆脱工具属性、社会本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以及物质价值取向的挟持,就要在交往实践观的直达下确立以主体性教育为发展核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徐生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6):101-1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为指导,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师生交往的范围和程度。分别从课堂对话交往、日常生活交往、社会实践交往构建高校思政课交往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昭示意义向度演化的历程可见,客体向度,主体向度和主体际向度构成了意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谱系,但是,它们都各有所偏颇,俣理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整合上述意义向度的合理性的新框架,它能去其弊而得其利,处中和而合其功,这就是具有“主-客-主”结构的交往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扬”的本体论意义。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的实践概念有很多不足甚至自相矛盾之处。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的各种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构交往观从交往的视野对教学本质进行了阐述,突破了传统教学本质观的某些局限性,但其本身也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伽达默尔的理解观中有丰富的关于交往的见解,在这一视阈下,交往有着新的内涵,如交往的关系特征、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及双向融合性等,这些观点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建构交往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自觉实践。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学生观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树立一种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几种典型学生观的分析,来探索一种适合当代的正确的学生观,以指导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英彦 《教育科学》2006,22(4):34-36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形成和发展的规定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新的知识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观构成了实践教学的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实践现状的审视与批判,揭示了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陈旧与滞后,并从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过程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实现理念的转型与建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动态运作,以及保障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所需的语言情境与理解情境。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交往理论去分析、认识社会历史所形成的哲学方法就是交往方法。马克思的交往方法就是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交往的学说,以交往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剖析社会的交往结构,以达成对社会历史运动的正确认识,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哲学方法。交往方法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理性逻辑思维前提和现实的历史基础。树立交往实践观,正确把握社会的交往结构,是运用交往方法的基本要求,马克思运用交往方法成功剖析了资本主义现实。  相似文献   

17.
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指导原则确立的实践观,不仅能全面地体现出人类生产(实践)与动物生产的区别所在,使我们对马克思的“种的尺度”、“内在尺度”、“美的规律”的论断作出不同于以前传统看法的全新理解,同时,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人对自身的实践这三个实践层面,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指导原则确立的实践观,也有利于我们对传统实践观的突破和超越,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时语境下,"交往实践观"成为高等教育哲学走向新的"最一般"的"历史必然",交往实践观以洞察和融合当代多元高等教育哲学的新视野,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哲学研究范式。交往实践观下的高等教育具有主体的多极异质性、诸主体间的社会交往性和诸主体的在场统一性等质性。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教师素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素质是一个历史范畴。21世纪的教师素质要体现时代精神,要反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要有以人为本的对象观、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知识观、以价值关涉为核心的教学观、以交往为本位的能力观、以行动研究为主的专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走向交往实践的教育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往实践走进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视域中,将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与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趋向。本文首先从哲学视域论述了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继而对当前教育管理理论中主体性认识的误区予以澄清,在克服了基于传统主客范式和现代主体际范式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种种局限和不足之后,提出走向交往实践的教育管理。可以说,现代教育管理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交往实践,这种新的范式以”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实践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