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业界围绕电视收视率问题有很多争论,一个观点是将当前某些电视节目的庸俗低俗之风归咎于收视率,甚至有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对于收视率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解析。收视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它是节目、观众和时段选择的组合结果。选择意味着差异化,不同的人的选择倾向不同,老年人看这类节目看得多,年轻人看另外一类节目看得多,而同质的节目在不同时段的收视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一个节目收视率的背后有三个很重要的属性:自身属性,观众属性和时段属性。不同的属性会影响观众的选择,影响节目被…  相似文献   

2.
用顾客满意管理理论看电视频道运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晓兵 《传媒》2006,(4):59-61
在电视媒体所津津乐道的"我播你看,我说你听"模式下,电视台不能准确地把握观众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想什么时间看等一系列收视需求,节目的传播效果可想而知,观众的满意度可想而知.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众多电视节目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同质化问题使得观众对于电视产生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恐惧感.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电视频道的运营过程中导入顾客满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金侹 《新闻实践》2013,(7):54-55
有机会赴日访问学习,看了大量的日本电视节目,有了一些新的直观感受.结合部分资料内容,我从主观认识方面,谈谈我眼中的日本电视节目的画面呈现.这里所谓的画面呈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节目内容,就是给观众看什么;二是节目包装,也就是怎样给观众看.  相似文献   

4.
兰玲 《新闻前哨》2009,(6):55-56
随着卫星技术和有线技术的发展.可供观众选择的频道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在中国电视的影响力仍是最大的.看电视也是多数家庭的一个主要娱乐,丰富的电视节目内容使观众依照不同的喜好分出不同的收视群,众多频道都在争夺观众手中的遥控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出自己的频道特色,赢得观众,赢得收视率,成为传媒人士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记者的创造力开发 据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统计表明,观众选择频道、节目间隔时间从1999年的8秒加快到现在的2秒钟。观众手拿遥控器不断地搜索频道节目,一个晚上也难看上一个完整的节目。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千台一面”,观众难以找到他们非看不可的节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一些电视节目“可看可不看”呢?归纳起来有如  相似文献   

6.
商凌云 《青年记者》2017,(14):69-70
蒙太奇的视觉基础 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自诞生之初,就是为观众的视觉服务的,早期观众对影视的理解完全依靠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因而,满足观众的视觉自足性、完整性便成为蒙太奇自产生以来的第一目的,至今也仍是镜头剪辑的主要依据.巴拉兹说“蒙太奇是可见的联想”,①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蒙太奇对于人们的视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人们看到一段蒙太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它的意义进行自给自足的解读,哪怕只有两个镜头,也要从中创造生发出意义来.格式塔心理学侧重研究的就是人类心理的这种完型作用,认为人的视觉并不满足于看到物体的一个局部,而是要把握它的全貌.从心理学上来理解蒙太奇,则如马尔丹所说,“一部影片的镜头联接是以人物或观众的视觉或思想为基础的”.②建构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之上的蒙太奇,便成为引导人们去“看”影视的一个工具,蒙太奇为我们构筑了这样一个“看”的机制,一个把握事件全貌的可能.可以说,在影视剧中,那些引人注目的事件、动人心魄的深刻感受,往往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能与观众沟通、获得共鸣的出发点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观众坐在电视机前,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要找到一个自己想看的节目,手中的遥控器在不停地转台,平均停留在每个频道的时间只有20秒左右.如何告诉观众我们在这儿,我们有好看的节目,请看我们.这是每一个电视人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自从进入大部分家庭,就不再是一个孤立地被观看的物体了,它成了家庭的用具。人们在这个熟悉的家庭空间里进进出出,同时做着几件事,与其他人说着话,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随意改换频道,以便同时看几个节目。电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了与观众的复杂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节目制作方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另一方面是观众想看的节目。当这两方面产生矛盾时,观众就毫不客气地换频道或关掉电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制作出观众想看的节目和设法把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做得新鲜有趣,使它们变成观众想看的节目——无…  相似文献   

9.
孔令强 《青年记者》2016,(11):53-54
随着电视行业竞争的加剧,各个频道利用一切办法去吸引观众.作为预告频道播出信息的导视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导视系统,不仅是一个频道风格的体现,更是吸引观众继续收看的法宝.每一个频道都会在节目的编排中反复安排不同内容的预告片,同时也会将企业的广告片一起播出,既完成节目宣传又赚取了广告费.导视系统就像一根线,串联起频道的不同节目内容.  相似文献   

10.
看电视剧既是“看”的行为,也是与传播相关的心灵活动.通过“看”与思维的参与,电视剧才能进入观众的思维层面,实现从“看”到“看到”的过程,从而进入传播的接受环节.视觉作为与人类的眼睛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活动,其主动性、视觉经验、直觉等心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创作者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同时还制约着观众时于电视剧的认知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电视台联合编导、摄制的十集电视理论系列片《擎天之柱》(以下简称《擎》)同观众见面了,这是我省宣传理论战线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作为一个宣传理论工作者、一个普通的观众,看了此片后,感到颇受教益和启迪,一些观感随笔记录于后.  相似文献   

12.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  相似文献   

13.
汪方华 《现代传播》2005,4(1):121-123
一个电视剧研究者心目中理想的观众是一个坐在电视机前全心投入观看电视剧的人, 在这种状态中, 他 (她)对电视剧才可能是审美的方式, 但这是一种虚幻的设想。现代的电视剧观众远远不是单纯的欣赏者、审美者。现在的电视节目要想吸引人们的眼球是越来越难了, 最新的一个调查表明, 看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背景, 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无意识行动, 人们在看电视时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 其间隔只有 3 至 5 秒钟, 而就算选定了一个节目, 他 (她) 大概也只能看10分钟左右。对电视剧来说, 尚有好大一部分观众能相对集中精神完整地…  相似文献   

14.
刘宝林 《现代传播》2007,(6):149-151
一、悖论的产生 越是基本概念,人们越是很少怀疑它的准确内涵."现场观众"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从语义学角度看,顾名思义"现场观众"的概念首先是观众,现场只是前面的一个定语,因此,"现场观众"也是指通过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了一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在最后二十四强的时候,电视台现场直播,并有嘉宾现场点评。在一个歌手喝完歌的时候,台下观众没有一点掌声。也难怪,他唱得实在不怎么样,除了让人佩服他的勇气再也无话可说。于是,观众都等着看嘉宾是如何对这个歌手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激烈、收视率成为电视台生命线的当下,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制作观众要看以及爱看的电视节目,成为电视编辑的首要之责.观众需求存在复杂性,不同层次观众有不同需求,观众需求存在多元取向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此情况下,电视编辑应满足观众需求,全方位提高自己,形成自身良好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小众图书出版的内涵与特点 了解小众图书出版,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小众".小众,是相对于"大众"来说的,是指有着相同的背景或兴趣爱好的一部分人的总称.比如一般大众都喜欢看电影,但有些观众只喜欢看某一位导演的电影,而且这位导演可能并不热门,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些观众看做是"小众".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众人群由于有着相同的追求和"共同语言",更容易走到一起,于是便形成一个个的"小众圈子".现代社会主张个性化、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也日益差异化,这样便形成了众多的小众化市场.例如小众音乐、小众电影、小众软件、小众旅行等等.另外,现今在90后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非主流"文化,也可以看做是小众化趋势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电视台来说,好内容固然重要,但好节目并不等于高收视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节目编排更有助于吸引观众,有利于培养观众对节目频道的认同、理解和偏爱。研究观众需求,适应收视需要。观众是电视台存在的基础。首先要研究了解观众究竟想看什么节目、收视习惯,深入调查了解覆盖区域内观众的生活方式,研究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时间可能在家收看电视,研究不同时段观众的不同特征,从而将合适的节目安排在最合适的时段播出。做到观众喜欢什么时间看,我们就安排什么时间播,争取尽可能多地满足观众的收看需求。保证一天各个不同的时段都拥有自己相对…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是国内各家电视台的重头戏。研究结果显示,晚会节目整体收视水平,固然取决于每一个节目的水平高低,但节目类型与观众特质具有内在联系,不同节目类型的受众偏好不同。所谓节目水平高只能相对于某类偏好受众而言,对另一类型受众即使节目水平再高也未必会看。因此,晚会编导将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偏好的观众)串联在时间流程上时,其编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荧屏上的有奖收视近来似乎在一天天升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相继打出了“看电视,中大奖”的诱人大旗,把不大安分的那部分观众撩拨得心里痒痒的,电视台的“热线电话”想必也是热得可以。于是议论蜂起。见仁见智,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总体上是贬多褒少。有奖收视的目的是以奖促“奖”,吸引观众看他的节目,参与他的“游戏”,这谁都明白。如此看来,它的目的也许并不十分“高尚”,用的也是“物质刺激”的那一套,但只要不是用劣质节目来欺蒙观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观众看了自己愿看的节目,运气好的还能中得一份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