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卡巴列夫斯基作为俄罗斯当代的著名作曲家之一,他在钢琴音乐的表达上既具有俄罗斯风格,还在古典与浪漫中不断徘徊。二十世纪出卡巴列夫斯基创作的《24首钢琴前奏曲》因其风格多变、曲调复杂而著称,同时也是卡巴列夫斯基最为喜欢的作品之一,本文我们主要分析其《24首钢琴前奏曲》中Op.38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Op.11是其早期以肖邦的24首前奏曲Op.28为范本所创作的,其创作个性尚未成熟,更多显示的是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本人以其前奏曲第一首为例,运用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上的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站在作曲技术的角度,对斯克里亚宾晚期创作的一首钢琴《前奏曲》(Op.59,No.2)做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归纳出其晚期以"特殊和弦"为基础的创作与组织原则。望对其类似钢琴小品的研究与演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Op.34)是其钢琴创作风格确立阶段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以第三和第六首前奏曲为例,分析其曲式结构和主要素材,并从纵向和音构成、横向连接逻辑、调式音高构成与总体和声布局四个维度,重点研究其和声技法,以探究该作品的音乐特色。文章旨在完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理论研究,并帮助演奏者们把握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5.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是一部极具特色的钢琴小品,其节奏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部作品中的节奏类型可分为“等分节奏型”和“非等分节奏”两类,其在作品中的特点、功能及其应用方式独具特色,研究其节奏型可以针对性地指导演奏.  相似文献   

6.
勃拉姆斯作为19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六首钢琴小品Op.118》是其晚期钢琴小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即以《六首钢琴小品Op.118》为例简要分析勃拉姆斯晚期钢琴作品的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处于中心地位。作为拉赫玛尼诺夫主要的钢琴创作体裁,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是键盘史上教育法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是键盘训练方面、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24首钢琴前奏曲》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大家深刻的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音乐,为音乐创作和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集》(Op.12Op.38Op.43)中的和声与调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将其归纳。  相似文献   

10.
刘琼 《成才之路》2010,(3):71-72
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中,24首钢琴《前奏曲》是他最为重要的一组作品之一。他的作品富有俄罗斯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本文以其《前奏曲》中作于1901年的OP.23,NO.5为例,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钢琴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以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所著名,其中以第十四首奏鸣曲Op.27 Nr.2为代表作之一,又被称为《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的过程中将自己独特的个性融入其中,从而创造了其非凡的艺术风格及魅力。文章首先对《月光奏鸣曲》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根据本人实践进一步分析了《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2.
《24首钢琴前奏曲》是德彪西最具代表性和创造性的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精华。本文通过对钢琴前奏曲《月色满庭台》的主题动机、曲式、和声以及调式调性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探析德彪西创作技法的显著特征,并揭示出这些特征对其形成独特音乐风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邦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钢琴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全部作品几乎都为钢琴音乐作品。《前奏曲》Op.28是由24首相互独立小曲组成,具有套曲性。从1836年开始创作至1839年全曲完成,历经三年多。1839年9月,在莱比锡首演,获得德国音乐家舒曼的高度评价。文章将从该曲的结构布局、音乐内涵、音乐语汇等方面来分析该曲。  相似文献   

14.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技巧独树一帜,特别是钢琴小品集《无词歌》,堪称钢琴作品经典之作。本文以《无词歌》中的第一首(Op.19 No.1)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布局、织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无词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晰的认识门德尔松钢琴小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F大调主题变奏曲Op.19 No.6》是柴可夫斯基《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极具感染力以及戏剧性的曲子,也是柴可夫斯基变奏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写作技巧,也感受到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民族性。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技法、表达情感方面分析了这首变奏,让我从中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富含的哲理,对柴可夫斯基心生热爱以崇敬,也对今后的演奏与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Op.34创作于1864年,是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钢琴五重奏作品,是为钢琴和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所作。本文以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以其曲式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音乐领域中极富影响力与个性的杰出作曲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本文笔者以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4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思维与技法特征、和弦运用技巧进行研究,力求揭示与学习该作品的创作观念与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18.
《前奏曲三首》是青年作家张帅于1998年所作的钢琴作品。在三首前奏曲当中,三首前奏曲的风格特点鲜明,但是又相互有关联。并且加入了爵士以及很多西域风格的曲调。作者使其具有了当代的通俗流行的风格,也同时拥有古典音乐的音乐要素。在中国钢琴艺术日益发展时,这个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肖斯塔科维奇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为参照,融合了俄罗斯音乐元素,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该作品以现代创作技巧展现了一部传统的古典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曲集的"新约圣经"。本文主要以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为例,探讨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及演奏。  相似文献   

20.
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二十四首》(OP.34),不但是他在钢琴创作领域技法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他借鉴前人《前奏曲》创作手法与本民族特有音乐语言成功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影响巨大。被称之为“新古典主义的音乐格言”。特别是第十一首《B大调前奏曲》(OP.34NO.11),虽在其中没有制造出更多的新语言,却获得了新的效果,无论从主题写作、曲式结构到和声、转调方式等,都能感受到作曲家赋予赋格曲这一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手法和内容,使得古老的前奏曲散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