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民间舞蹈优美典雅、种类繁多。本文通过对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音乐节奏特点、表演形式和“ 呼吸”在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等方面的论述,分析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乐观积极,坚韧不拔,有着悠久的歌舞传统。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内敛含蓄等特色,女性舞蹈舞姿优美,因其极高的艺术性、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技艺深受人们的喜爱。朝鲜族舞基本功要求对于朝鲜族舞蹈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离开了朝鲜舞基本功练习,将无法将朝鲜族舞蹈的基本律感,典雅飘逸的风韵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体态、呼吸和节奏方面分析了朝鲜族舞蹈基本功要素对朝鲜族舞蹈风格表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境内朝鲜族人生活在东北地区,这些区域大多与朝鲜、韩国、俄罗斯接壤,不仅拥有众多的人口资源和宽广的地域,还在民族文化、歌曲艺术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本文以《啊,长白山》和《金达莱故乡》两首创作歌曲为例,研究了作品的"长短"组合特点,以及词曲结合、演唱中的轻重规律、咬字、吐字的"长短"结合与变化问题,透视了作品中富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同一时间段内有重音的和无重音的节拍与独特的民族调式、民族节奏、节拍设计结合效果问题.本文认为,这些朝鲜族创作歌曲特征的形成,除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表达影响元素外,还与中国文艺领域继承传统、吸收西方、东西兼容的创作环境、气氛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舞蹈是以中国朝鲜族的民族特色为其主要标志的舞蹈.中国朝鲜族舞蹈的现代化要解决现存化、现实化、大众化、学术化、市场化、世界化的问题.中国朝鲜族舞蹈的民族化要解决体现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思维方式决定的审美习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的打击乐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朝鲜族历来就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总人口约6800万,在中国朝鲜族现有人口为1923842人(根据参考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他们在我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朝鲜族的音乐和文化,如“农乐舞”、“朝鲜族民谣”和本文中所介绍的“四物乐”。而“四物乐”是朝鲜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打击器乐组合之一,因节奏欢快有力等特点深得朝鲜族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与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本文对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分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也试图指出其中存在的若干特殊性的问题,以及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的特点,并全面整理归纳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特殊结构类型。透过对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分类研究,探求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在生活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朝鲜民族典雅、含蓄,飘逸的内在精神风韵与优美舞姿的融合,构成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格。表现在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中,这一风格特征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动中有静、柔中带刚。  相似文献   

8.
<正>道具作为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民间舞中舞蹈道具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朝鲜族舞蹈中,道具更是具有独特的意义。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一部部经典的朝鲜族舞蹈作品,通过优雅活泼的舞蹈动作和明快流畅的节奏,能够将朝鲜族劳动人们的社会生活、农耕劳动和民族气质更好地体现出来。在朝鲜族舞蹈中,通过合理运用道具,可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而且舞蹈中道具的合理运用,也有效地体现了舞蹈中技与艺的高度统一,提升舞蹈的美感和质感,将舞蹈的魅力更好地体现出来。文中从朝鲜族舞蹈及审美特性入手,分析了朝鲜族舞蹈道具及一些常用道具,并进一步从表现力、环境  相似文献   

9.
民族舞蹈深深的带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其形式与风格必然与其审美意识紧密相连。本文试论述朝鲜族舞蹈的形式、特征以及其表现出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朝鲜族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是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延边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因此,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在延边这个"中国朝鲜族之乡"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民族,而是由朝鲜族半岛迁移过来的外来民族。随着朝鲜人民的移居,朝鲜半岛文化传承到中国,形成了中国朝鲜族文化。中国朝鲜族传统体育作为朝鲜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经过不断的变化、发展,现已形成具有浓厚中国朝鲜族特色的传统体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东乡族"宴席曲"是在重大喜庆日子盛行的,以歌唱为主,伴有舞蹈渲染气氛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东乡族"宴席曲"集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保留了古代民间歌舞的古老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东乡族"宴席曲"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典型舞畴的考究,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保护东乡族的歌舞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传承不息。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舞蹈的"呼吸",不同于单纯与动作相一致的纯粹意义上的生理性呼吸,而是充分体现朝鲜族舞蹈律动的强弱,即呈现情绪变化的呼吸.因此只要牢牢把握住呼吸,便能充分体现朝鲜族舞蹈的舞性.如此看来,把呼吸作为朝鲜族舞蹈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独特的艺术文化形式,舞蹈的发展、演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是继承了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并在吸收古西域乐舞精华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体现了别样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5.
袖舞是我国传统舞蹈文化艺术的瑰宝,富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在历史的纵向演变中"长袖"的历史根源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它奠定了人们对"长袖善舞"这一艺术审美观,且对当今中国古典舞中"袖舞"的艺术形式起到了弥足轻重的奠基作用。中国古代舞蹈中长袖作为道具也是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特有的表演形式气质韵味使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肢体语言。本文简述了长袖的概念,历史发展,为学习袖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舞蹈课是民族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族舞蹈教学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基础训练,朝鲜族音乐“长短”教学,不同性格舞的训练,加强表现力等。  相似文献   

17.
朝鲜民族是指朝鲜半岛地区的朝鲜与韩国、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以及世界各地的朝鲜民族族群;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又分为:民俗舞蹈、宗教舞蹈、宫廷舞蹈、教坊舞蹈。本文依据同属朝鲜民族文化脉络下,不同三个地区的舞蹈动作审美特征为分析研究背景,试图探索以传统舞蹈为基础的动作设计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茜  邵希芸 《教育》2015,(5):64-65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升华与提升,是民俗文化的缩影与写照。勤劳勇敢的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征的民俗节日。这些节日既有中华传统民俗的元素,又有朝鲜族自己独特文化。朝鲜族的民俗节日对中华传统美德,诸如"尊重规律,相仿自然""仁义孝悌,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坚持正义""勤劳勇敢,热爱生活""团结和谐,互相帮助"等方面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延边朝鲜族节日概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坐落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是中国最大的朝鲜  相似文献   

19.
朝鲜族有着丰富多采、特点鲜明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现代化社会的挑战下,朝鲜族传统如何在下一代身上延续与发展,成为朝鲜族文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朝鲜族是个教育高度发达的民族,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现...  相似文献   

20.
张爽 《华章》2013,(24)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完成舞蹈动作最简单的形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伸发展中穿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