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小学音乐课的审美教育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发掘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灵结构,构筑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小学音乐课的审美教育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发掘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灵结构,构筑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音乐教育是一项素质教育工程,它重在普及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趣味,是通过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各种基本乐器实现审美教育的过程。它不同于高等学校或专门类的艺术院校,其重点在于培养音乐家,培养演唱家。但是它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起到陶冶兴情,培养学生高尚品质的作用,为成为音乐家做好铺垫。一、兴趣有局限性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它以声音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关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构科学合理的审美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郁晓燕 《考试周刊》2009,(41):231-232
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是艺术化的,是音乐审美的情感,并非道德情感。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对恰当地表现音乐情绪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为了解决双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而将其完全摒弃。  相似文献   

6.
杨慧 《教学与管理》2023,(14):61-64
音乐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渠道,面对音乐教学育人功能缺失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营造具身学习情境,唤醒主体审美感知;参与具身学习体验,激活主体审美思维;引导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下音乐教育的学习应然。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音乐演奏者,在每一次的音乐演奏当中,都是一次技术处理与艺术表现的过程。而在这过程当中,每一位音乐演奏者都将面临如何进行技术处理与艺术表现的难题。音乐演奏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而技术处理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才是音乐审美创造的真正体现。与音乐创作相比,音乐演奏则为第二度的艺术创造。音乐演奏当中需要有其自身的独特风格。这需要演奏者用真挚的情感和赋予个人魅力的技术处理来表现出音乐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重在音乐审美情趣、审美意境和审美创造等素养的培养,通过音乐元素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在音乐教学中寄托于形,感知以形,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升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之终生热爱音乐,并使其音乐素质得以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学会",重在接受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教你学,学会就行"的老一套,已远远满足不  相似文献   

10.
一、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现代音乐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一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或者说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分析、讲解,只能起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能作为标准答案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是音乐学科还是音乐以外的其他学科都存在着一个严重而普遍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基本上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是被动地学,没有自主。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肤浅的、表层…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和美术都是义务教育课程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就好像一对双胞胎,都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审美情操的重任,都能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当然,这两门课程也各有侧重,音乐重在让学生通过听觉器官——耳朵来感知音乐旋律之美,而美术则重在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眼睛来感受艺术形象之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和美术是共通的。有一句话说  相似文献   

12.
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学教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其核心内容则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讲述动人的音乐故事情节,将情感与音乐、音乐与故事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好奇心与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的原动力,教师依照教学的审美规律和教学目的,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在组织教学时,将课桌的摆放进行调整,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音乐课的术科属性特点与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特质,成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音乐教育的化属性和技能属性并存的特性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直面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审美不能脱离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基本能力培养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方式需要改革,要将音乐审美教育融入其中,而不是回避和取消。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们进行心灵交流与情感互动的重要方式,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无限追求,所以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培育审美习惯以及锻炼审美能力的过程。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本文将着重就高校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流行音乐作为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将其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往往存在局限性,只是教授一些课本上规定的知识或曲目。但是这些固定的课本知识往往不受学生的喜爱,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流行音乐比较偏爱。在这种趋势下,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对流行音乐的引入。学习音乐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学习课本的音乐知识,还要与时代接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因为音乐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欣赏,而不只是孤芳自赏。所以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应该引入流行音乐,以此来促进音乐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吴鸿斌 《成才之路》2009,(12):65-65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目标。而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则是音乐的情感性,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则是音乐情境的创设。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把学生美感的发生与发展贯穿于整个音乐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逻辑     
音乐是一种审美情感活动,它以塑造音乐形象来激发我们的情感,而完成形象塑造的背后便是潜在的音乐逻辑。音乐以其声音运行的形式逻辑,包括节奏、旋律、调性、和声、曲式等元素的逻辑运动及有机组合,以暗合我们的审美情感心理逻辑而触动我们心弦,从而使得音乐审美过程终得以完成。这种专门研究音乐运行逻辑的综合性思考,涵盖作曲技术理论与审美心理学及音乐美学,具有相当的学术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提倡音乐教学要针对全部学生,将音乐审美作中心,将情感体会当作它重要表现形式,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最终实现价值。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怎样加深学生情感体会,且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核心任务,还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展现。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