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者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汪精卫与孙中山等为共和立宪派,袁世凯父子与杨度等为君主立宪派。两派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也是可以合作的。他们互相利用,迫使清帝退位,使袁世凯出任了总统。共和立宪派主张国家大权归于议会,君主立宪派主张大权归于总统,相持不下,于是又爆发了二次革命,说明两派最终还是不可调和的。汪精卫与袁世凯父子,既有恩的一面,怨的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叛变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精卫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叛变革命充当汉奸的丑恶罪行,早为大家所熟悉,所唾骂。但对他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似乎仍不够清楚。实际上,他早就叛变了革命。早在清末谋炸载沣案被捕后,即已投顺当时主持审讯的民政部尚书善耆,在狱中受到优待,和同案入狱的黄复生、罗世勋不同,出狱后又投靠袁世凯,供其驱使,黄、罗二人则奔避上海、天津。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于1911年11月13日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一方面立即组织责任内阁,夺取清廷军政大权,一方面以阴谋诡谲之手段,操纵南北和谈,以期达到篡权的目的。他所以物色和收买汪精卫,就是利用汪在同盟会中的“声望”和“影响”,从革命内部进行瓦解和破坏。据《辛亥革命史  相似文献   

4.
旧事新闻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孙中山口述,汪精卫“写“的。●带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是龚自珍的儿子。●袁世凯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唐朝是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12,(23):2
杨度,一八七五年生,湖南湘潭人,字皙子,号虎公。一九〇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被选为留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与杨笃生等创办了《游学译编》。一九。七年主编《中国新报》(月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爆发后,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袁死后被通缉。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宁汉对峙局面给汪精卫提供了左右逢缘、钻营利用的机会,汪精卫也因此成为打破平衡并影响时局的砝码,这构成了罗易对基信任的基础,也是罗易泄密事件发生的客观环境。罗易本人对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奠定了他向汪粗卫妥协退让的思想基础;罗易与鲍罗廷、唐生智等人间的矛盾又催化了他走向对汪消极让步的极端,以至于最终做出把紧急指示向汪精卫泄密的非理智选择,从而给汪精卫提供了公开反共的口实。  相似文献   

7.
汪精卫于1935年在南京丁家桥被刺。此次行刺由两广资助,王亚樵等策划,孙风鸣执行,主要行刺目标是蒋介石,第二目标是汪精卫。由于蒋介石未出席照相仪式,刺蒋不成即伤汪。曲折的逻辑背后隐含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蒋介石真心主和、汪精卫利用了蒋介石的主和线索、汪精卫叛逃后蒋介石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汪精卫叛逃并非蒋介石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按照当时中国处于弱国的实际情况,在面临敌国以强压弱的不利情势下,采取“羁縻”的外交策略,贯彻“诚、信、争、和”的四字方针,以求得一个对内实行改革(内修攻事)对外采取开放(洋务运动)的自强环境.从而达到转弱为强、反败为胜的目的。曾氏这一思想对后世近百年的中国政界要人影响至深。李鸿章可说是一脉相承.而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辈之受曾氏影响.则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罗易一直被认为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其实不然。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只不过是忠实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五月指示”泄密事件是当时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的必然产物。在革命危急关头,罗易冒险将指示内容告诉汪精卫,冀以争取汪精卫,亦是万般无奈之选择,但此时的汪精卫却正在同国民党右翼握手言和,欲以共产党人的鲜血作为对蒋介石的晋见礼,便抓住这个电报成了他反共的理由。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的发生有其背景:一、“五月指示”是共产国际应罗易之请求而作出的给汪精卫以全力支持的“保证”;二、罗易之所以泄密是执行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三、汪精卫反共乃历史必然,罗易泄密只不过成为了汪氏推卸责任、委过于人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11.
汪精卫早年曾参加过同盟会,刺杀过摄政王载沣。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起,他成为反面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成为头号大汉奸,1944年11月死于日本。1964年香港《春秋》杂志突然发表了一篇所谓汪精卫写的“最后的心情”,实际上相当于一份政治遗嘱,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到底汪精卫有没有留下遗嘱?“最后的心情”是伪作还是真迹?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表面上在中国已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转而希望以"政党政治"来钳制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从此,维护民主共和,反对独裁专制,成为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黎元洪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只是一个温和的共和主义者,在错综复杂的新形势面前,对"倒戈反正"的袁世凯产生了幻想,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与激进的革命派分道扬镳,从而被袁利用.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这个晚清、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直接影响了晚清、民国初年的政局,而时局也反作用于他,决定了他的人生浮沉:清末新政期间,他与奕劻沆瀣一气,使清朝政治更加糜烂,为清王朝灭亡埋下了隐患;武昌起义,以载沣为首的满族王公亲贵束手无策,清政府内部权力的真空,为袁世凯复出提供了条件,而革命势力也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局势之下,袁世凯被推上了大总统的舞台;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逆时代潮流而动,帝制自为、残害异己,用封建思想控制国民的头脑,恶化了民初的政局,毒化了社会风气。最终,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帝王梦随之破灭。曾经被时局选择多次的袁世凯最终在人们的唾骂中被抛弃。  相似文献   

14.
图片的演示     
在一次相当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中,一位教师讲授抗日战争中期的历史,在讲到汪精卫叛国投敌时,他将汪精卫的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对学生说:  相似文献   

15.
大汉奸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对日妥协。1938年12月,身为国民党副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离开重庆、逃到越南河内,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成为可耻的头号汉奸卖国贼。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了连环漫画《变了种了》讽刺了汪精卫蜕变的一生。画中的汪精卫被画成了一条蚕,正在蚕食“民族解放”这片桑叶,以此作为自己蜕变的资本,而最终的结果是蜕变成一只投敌卖国的小飞虫(注意其翅膀被画成了日本的太阳旗)。  相似文献   

16.
史实·史论·史识的完美结合──评王关兴教授的《汪精卫传》阿龙上海师范大学王关兴教授的新作《汪精卫传》已于1994年ll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发行近万册,并在台湾印刷发行繁体字本,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效果。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7.
1909-1911年间袁世凯归隐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1911年间,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此乃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时期。袁世凯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被罢官之初,就已经策划东山再起,这与事实不符。袁世凯刚被罢黜之际,言行谨小慎微,而且当时摄政王载沣确有杀袁之心,只是外在的条件制约了行动。袁侨居彰德也并非罢官前的安排,而是有难言之隐。袁在侨居期间的活动有:经营实业,闭门课子,寄情山水、吟诗唱和,养名望等,这些活动与他后来东山再起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论袁世凯的对外理性抗争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袁世凯的对外理性抗争思想苏全有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对外理性抗争思想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赐教。一、路矿等利权的回收袁世凯为推进中...  相似文献   

20.
赵焰 《老年教育》2010,(6):16-16
1916年5月22日,袁世凯发布申令,撤销承认帝位案。在宣布撤销帝制、恢复共和后,袁世凯全力转向和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