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或不习惯把自己内心的意思直接说出来,常常是含蓄的委婉的转个弯儿说出来。还有一些话,甚至不是用语言“说”出来,而是用眼睛、脸部表情、身体动作“做”出来。即使做子女的(特别是较大的孩子或内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常常如此。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能够倾听子女“说”了什么,尤  相似文献   

2.
关于接纳,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有必要正误。首先,接纳子女不是态度暧昧,娇宠孩子。如本文上期开头那个例子。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量(毕竟父母也年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须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的标志。做父母的  相似文献   

3.
你欣赏你的孩子吗?我问过不少家长,他们大多数“摇头”以答。也许你以为,这只是中国家长谦虚的习惯,不善在人前称赞自己孩子的优点。但笔者新近的一项研究令人震惊:据对杭州市4所小学500多名4—6年级学生调查。及对浙江省1000多封小学生信件分析,结果发现竟有80%学生为“父母不喜欢我”经常烦恼。一个4年级的小学生问:“为什么我小时候妈妈非常喜欢我,可我渐渐地长大了,妈妈也就越来越不喜  相似文献   

4.
这一讲“准确表达”,主要是协助父母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即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5.
怀孕的时候,我读了一些美国的育儿书。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便开始刺激孩子独立自主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到孩子十几岁时,便让他自己开车,自己赚钱,自己作决定……美国人是不  相似文献   

6.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7.
唐娟华 《当代教育科学》2007,(5):104-104,108
北京某区曾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还有一项专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有7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至今仍然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个别孩子还说他们的父母“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认为自己的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问流行的“蛋白靥”娄型一“傻蛋+白痴+神绎质”.  相似文献   

8.
北京某区曾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还有一项专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有7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至今仍然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个别孩子还说他们的父母“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认为自己的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问流行的“蛋白靥”娄型一“傻蛋+白痴+神绎质”.  相似文献   

9.
人类最吝啬的行为莫过于不愿意鼓励和赞美他人。亲爱的父母,你对孩子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是一个好孩子”还是“你真是太笨了”?在和孩子一起的岁月里,给予了孩子多少鼓励和赞美?又给予了多少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10.
你已经多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你已经多久没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对父母说.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是一种艺术,光靠打骂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进步慢的孩子是要被淘汰的.因此,父母如何在尽了教养的责任之余,还能愉悦地、有成效地教育出健康快乐的下一代,就有赖于亲子间沟通的健全与和谐了.  相似文献   

11.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中华家教》2012,(2):13-17
和孩子沟通难,已成为今天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块心病。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能与孩子无拘无束默契地交流,这不仅需要父母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沟通方法与策略。能通过下面的“五关”无疑是很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14.
沟通是从“听”开始的,忽视了倾听,难有好的交流效果,也难达到教育目的。许多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说得太多。"我对他们没话好说。"-这是孩子对父母倾听行为不满。许多家长苦恼,自家的孩子总是把大人话当耳边风,说一百遍就像没说过一样。"我们讲的话,他根  相似文献   

15.
你了解孩子吗?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吗?你知道孩子不喜欢什么吗?你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吗?你了解孩子的感受吗?你会和孩子谈论不开心的事情吗?孩子会在你面前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孩子们来说,上网是现今“挡也挡不住的诱惑”。许多孩子常常央求父母:“什么时候给我买电脑?”但支持孩子上网的父母并不多,大多数父母担心孩子上网会受到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家长由于自己不会上网,因而产生一种对孩子的“失控之感”。然而家长也知道,孩子上网是迟早的事,因为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7.
“共度时光”是父母与孩子在活动中共同度过时光和分享快乐,它的关键不在于你和孩子在活动中做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这样做。在共同活动中,你很容易亲近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你为孩子付出越多,留下的美好记忆就越能沉淀在他的生命中,就越能给他的成长带来积极动力。如何在平常的一天中与孩子“共度时光”呢?你的态度“共度时光”需要你为孩子付出的是大量的时间、完全的关注、积极的倾听和充满理解的目光接触,你的态度将有助于孩子走进你的世界,你也会在走进孩子的世界中发现他的需要,从而形成开放和接纳的亲子关系。你…  相似文献   

18.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要急着插手,应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其实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大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太快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孩子…  相似文献   

19.
赵凯 《家庭教育》2010,(7):62-65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事实确实如此,在我们的身边,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父母的做法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常常被孩子指责是“烦人”。父母试图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遇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拒绝。这是为什么?是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沟通的需要吗?不是。不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别人的关怀,也最需要与别人沟通。  相似文献   

20.
亲子联通     
“五要”和“五不要”中国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放不开手脚,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他们帮孩子规划人生,这样会导致孩子忽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失去选择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身为 Google 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