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哲 《传媒》2017,(17)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成为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新动向,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部分.但是,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新媒体和艺术设计两个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相遇脱离了自身原本所在的领域,进而相结合成为新的领域.因此,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这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打下了技术的烙印,而艺术设计在新媒体时代又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厘清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创作发展等,从理论上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为实践做好指导.由刘立伟、袁德尊、许甲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视觉·互联》一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新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记老:新媒体群体年轻化一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鼓励新媒体创业、储备新媒体优秀人才也一直是历届新媒体节组委会所践行的一个宗旨。第六届新媒体节于11月伴随着十八大三中全会的盛大召开,如期举行,您作为新媒体节的执行秘书长如何评价本次新媒体节?对今后新媒体节寄予怎样的厚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媒体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在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下,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在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跨地区合作、上市融资、信息服务、新媒体兴起、三网融合……。媒体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媒体发展的灵魂,两者相互作用。在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新媒体的崛起也必然会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力,促进文化建设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4,(1):35-35
<正>2014年1月1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高校新媒体教育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召开。全国共有85所高校、近一百五十余位新媒体相关专业领导和老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与会成员就国内高校新媒体专业教学和高校新媒体科研建设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深入探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倡议发起成立"全国高校新媒体教学联盟",为全国高校新媒体教育与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兴传媒     
《传媒》2008,(6)
新媒体高峰论坛召开5月20日~21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中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研究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新媒体高峰论坛“召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彭波、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7月23日公布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报纸为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新媒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7.
动态     
人民网改革访谈录《30年30人》开播,人民网,新华网和央视网获新媒体年度十大品牌,2008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8.
首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互联网年度重要事件,而且很可能成为全球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重塑了我国媒体的新特点、新格局、新生态.在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媒体和传统新媒体已陷入边缘化的境况.我国媒体融合若要发展,势必需要解放思想、解放观念、解放机制,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以为网络强国梦服务为最终目标,顺应新媒体发展态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融合.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思考:我国网络传播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对互联网络等新媒体建设十分重视,曾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互联网络等新媒体建设问题.主持中央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知识.就互联网络等新媒体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6月20日.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进一步强调.必须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系统回溯国内图书馆新媒体移动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总结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中的共性特征与优势经验,剖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以"中国科讯"为研究案例,总结其在服务路径、服务方式与服务能力方面的实践探索。[结果/结论] "中国科讯"有效解决了国内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定位不明确、不清晰、不全面的三个问题。图书馆需要加快传统新媒体移动服务逐步向集成多种功能的新媒体移动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系统回溯国内图书馆新媒体移动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总结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中的共性特征与优势经验,剖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以"中国科讯"为研究案例,总结其在服务路径、服务方式与服务能力方面的实践探索。[结果/结论] "中国科讯"有效解决了国内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定位不明确、不清晰、不全面的三个问题。图书馆需要加快传统新媒体移动服务逐步向集成多种功能的新媒体移动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王灿发  何雯 《青年记者》2009,(16):49-50
2009年7月5日晚上7点钟,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造谣煽动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该事件中,分裂分子利用新媒体散布大量谣言,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两个传统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及“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在2008年合并改名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该年会大大促进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业已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出版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策略以及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出版业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传播学为视点,总结了新媒体传播的五大特点,分析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出版业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以"数据想象力"为主题的2016新媒体创新峰会于2016年4月13日圆满落下帷幕,峰会旨在通过聚焦大数据,引爆DT时代的媒体想象力。会议主要对数据、媒体、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和交流,此峰会的成功召开对促进新媒体发展与大数据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行业,包括媒体行业受到新媒体、新技术的影响而在不断变革和转型,以适应目前的新环境。本期"新媒体研究"栏目立足新媒体行业发展及大数据应用,重点分析新媒体传播环境下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日报社实现资讯传播全方位覆盖 河北省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论坛日前在石家庄日报社召开,多位业界专家和数十家媒体负责人聚论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并对该社实施的“四二一”计划予以肯定,标志着该社探索新媒体迈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月31日下午,首届“互联网智库暨业界新春茶聚”在北京召开.本次业界茶聚是由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我国互联网领域的高端智库沙龙,来自互联网与媒体领域的70余名学者专家与业界领袖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2010年12月9日-10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围绕"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的主题,除主题演讲外,会议分设"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移动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网络新媒体业务实践研究"、"新媒体产业研究"、"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文化研究"9个专场.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使用微博直播"上墙",实现了新媒体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的统一,体现出鲜明的新媒体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新媒体领域的监管不断加强,近年来,先后出台了针对版权内容、文化安全、网络账号与行为、有毒有害信息和用户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新媒体管理政策。笔者梳理、分析了我国新媒体管理政策,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评估,提出政府在未来新媒体政策制定中,应更加关注新媒体企业和用户的权利,让其成为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