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正历来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经济秩序公正、政治秩序公正、文化秩序公正既是社会公正的一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保证。我国现阶段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正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热切的期盼,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教育公正问题尤为突出,教育不公正成为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转变教育观念,确保教育制度的公正性,加大教育投入才能走出教育不公正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从十六大开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和谐社会既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促进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思想上树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念。本文力图从社会公正方面来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作为人类具有永恒意蕴的基本价值理念,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亦是我们所积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维度之一。在我们积极求索作为公正的和谐社会实现路径时,将对程序正义的认识和追求提到相当的高度,视之为实现机会公正这一起点之后,达致结果公正这一保障之前的社会公正体系的中坚基石。本文通过分析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及其对作为公正的和谐社会的价值,以期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因此,有必要对公正的内涵及其学理定位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公正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基本的价值理念就在于平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在社会公正的建设过程中,九亿农民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群体.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营造农村社会公正氛围,如协调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营造扬善抑恶的舆论环境、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塑造农民的公正意识等,为农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现实国情,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以现实的生活和具体制度为依托,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价值共识.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深刻理解新形势下社会公正的内涵,依法逐步建立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自学考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社会公正问题,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正的核心问题之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公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弱势群体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它的存在违背了社会公正。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以上理由,笔者提出了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性。并从伦理的角度提出公正的基本原则和保证弱势群体社会公正实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公平、合理和有序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已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弥补社会公正的缺失,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当代视野的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回报之间相平衡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生存是社会公正的本质规定,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相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实践原则,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对我们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正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公正能够促进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教育公正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教育公正是打造和谐社会其他领域社会公正的有效调节杠杆;教育公正是保证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因此,有必要对公正的内涵及其学理定位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公正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基本的价值理念就在于平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概说、社会公正的前提及社会公正的标准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它既是热点问题,又是伦理学、政治学、法理学以及经济学的跨学科难点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治理的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之一。要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提出的,可见其重要性,而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其关键因素之一是社会公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社会公正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以稳健的行动,分步实施。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社会的公平、公正为目的,又要以此为基本价值制度体系的规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从体制上、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法律和道德用以调节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各具不同功能和地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与“德治”并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体现在司法公正、政策公正、制度公正、道德公正等各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必须通过更新观念、坚持公平、发展民主、加强法制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公正是社会的首要价值,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促进社会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而且是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部分;同时,教育又是培育公民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毒,实现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和文化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育公正是朝向社会公正迈进的不可缺少的"王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