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招生考试通讯》2005,(2):52-53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问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河南省濮阳市曾开展了一项对近千名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在944份有效答卷中.除4份外.其他答卷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疲劳、情绪不稳定、烦躁、注意力难集中及有压抑感等.其中12.54%的学生对出现的症状非常着急.20.87%的学生总怀疑自己有病.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其主要分为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三类,我们可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态平衡等多种途径来预防亚健康,该文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谈起,对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而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刘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0+13-10,13
目的为了了解与改善高中生的亚健康状态。方法通过对绍兴500名高三学生,其中男生312人,女生188人进行亚健康测试。结果发现普通高三学生的健康人数比例为64.2%,普通高三学生的亚健康人数比例为35。8%,亚健康比例偏高,女生多于男生。结论尽管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但改善他们的亚健康状态依然形势紧迫,为了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研究为提高高三学生的健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其反应出的症状虽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但同样预示着人体的身体机能已亮起红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缺乏体育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这种种方式使得有一大部分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及人体机能都起着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茁壮成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命·青春     
生命与健康远离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指人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自我有种种不适的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也称为“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虽然亚健康不属于现有的已经明确病因和定义的疾病,但它会诱发这些疾病。因为在亚健康状态下,人的免疫功能将大大降低。亚健康也往往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相似文献   

6.
朱纷 《化学教与学》2012,(4):82-83,65
江苏省新高考已经进行五年了,从五年高考试卷可看出,高考力求考查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试题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备战高考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试点学校在高考中化学成绩稳步上升,现在向大家作一定的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李少群  卢其宝 《高中生》2009,(18):53-53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那些持续出现、半年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疲劳,而又不属于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及血液、肝肾等疾病。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处于亚健康身体状况呢?原因有三:一是高三学生临近高考,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体育课减少,体育活动量不足,再加上高考竞争气氛日益激烈,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身体疲劳加剧;二是连续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用脑过度、劳伤心脾、耗伤精气,而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三是近视、斜视、坐姿不良、生物钟受到干扰等引发的疲劳。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体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身体症状。分析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的自然衰老,现代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剧烈运动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独特功能对人体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并提出了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应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以及如何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身体症状,分析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的自然衰老,现代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剧烈运动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独特功能对人体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并提出了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应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以及如何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并且不断地完善,2002年又改换“面目”,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古诗词鉴赏高考虽然定位在“初步”上,但由于涉及到考生的文化底蕴、表达能力等,得分率是不尽如人意的。为了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备战新的高考,我们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一、亚健康的特征与成因1.亚健康的概况与特征现代社会造就了一个灰色健康群体,亦称第三健康、亚健康群体。亚健康就是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状态。在我们看亚健康群体时,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往往还以为他们是健康人。其实,这个群体已经不是健康群体了,此时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亚健康就会发展成为疾病患者。亚健康也有其症状;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烦躁、易发怒、健忘、胸闷、心悸、头痛、头晕、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和想象力降低、偏执、消极悲观、情绪低沉、犹豫不决、容易沾染坏习惯…  相似文献   

12.
人体状态包括健康、亚健康、疾病三个层面,而且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里针对“亚健康”这一特殊人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广大师生正积极备战高考时,作者于闲暇时伏案静思:关于高考试题研究似乎都是老师做好后再要求学生被动接受.为什么不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关于高考试题研究呢?在新课改下。为了取胜高考.高三复习理应多一些学生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本文在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试题研究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在此总结其中“三性”统一的经验做法.以期力促研究型高考复习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同时为一线高考备战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有不妥之处.望同仁提笔商榷。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是现阶段诱发疾病、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在高校学生中较为常见,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自我发展,形成了较大的潜在威胁.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来缓解与改善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途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切实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在增进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作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探求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途径,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宇 《班主任》2013,(3):17-20
进入高三以后,随着高考的临近,新一班学生学习压力明显增大。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状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度过备战高考阶段,我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生活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使我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工作更加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下面是我使用问卷法了解班级学生信息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增进学生健康,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在中学教育中如何利用好健康教育课,帮助中学生预防、脱离亚健康的状态,寻找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成为中学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亚健康的症状和成因,提出了健康教育中应该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以及社会、家庭的教育等方面入手,帮助中学生预防、脱离亚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09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了,对于忙碌奋战了三年的高三学生终于可以暂时放下紧张的心了.但是,作为数学教师绝不是休息的时候.总结高考数学试题的题型结构、解法,反思三年来的教学安排和高三复习策略的得与失,备战下一轮高考复习,无论是对学生和对教师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校新生入学身体状况调查发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着普遍亚健康状态.很显然,为获取560以上高分,升入医学院校学习,因此在身体各方面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巨大透支,再加上平时缺乏体育活动和锻炼,入学后学生身体普遍下降,甚至带有各种疾病隐患.更有的学生因身体体检不合格退学的,造成终身遗憾.所以,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是我们教学中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光禄  王素娟 《考试周刊》2012,(75):156-157
部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存在已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根据大学生心理、肌体、人际交往等诸方面的亚健康状态提出了有效的干预对策.以期帮助他们尽早走出亚健康状态,促进其心理、肌体、人际交往等诸方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亚健康,人们往往认为那只是成人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小儿这一亚健康人群。事实上,根据相关小儿"亚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小儿亚健康已经容不得我们继续忽视了。并且,与成人相比,小儿的亚健康状态更接近于疾病状态,所以,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