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然而,怎样开展科学活动才能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系列化、多样化、概念化的活动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首先要尽可能使有关的活动系列化。例如在“风的形成”教育中,教师不宜就事论事,一般性地介绍一通关于风的知识了事,而应设计“谈话———风”“认识空气”“手工制作风车”“小实验———冷空气与热空气”等系列活动。这对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十分必要。心…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时候,要灵活地扮演好活动中的多种角色,变主角为配角,变演员为导演,引导真正的主角——孩子迈向科学探索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那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呢?  相似文献   

4.
观察力强的孩子,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所以,每个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必须重视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提出几点基本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 ,电脑的普及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把人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肩负着建设这个世纪重任的是我们正在培育的新一代 ,那么 ,该如何为他们奠定科学知识 ,让他们从小萌发爱科学的情感呢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是获得经  相似文献   

6.
陈凯遵 《贵州教育》2005,(11):25-27
一、幼儿教育问题所在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的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它的目的是使孩子在牢固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幼儿园里,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只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获得。而幼儿科学教育应该实现多元化。那么,为什么幼儿科学教育要实现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有效实现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孩子入小学打好基础,我们认为对大班幼儿应重视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在大班教学中除了继续培养孩子学会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外,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某一事物突出的特征。如认识猫头鹰,我们首先引导孩子回忆认识过的动物,提问猫头鹰象什么?它有哪些本领?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益鸟?它的爪子和嘴巴的特征怎样?它什么时候出来抓田鼠,怎样抓田鼠的?结合介绍它的眼睛的特征。用这种方法认识事物幼儿兴趣高,效果好。幼儿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今后的认识活动中,就能较快地把握客体的要点或本质的  相似文献   

9.
章一兰 《考试周刊》2013,(65):181-182
<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的动力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的,而是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关键性的问题。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科学活动内容你一定会觉得"科学"是深奥的,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专利。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也是通俗的,离开生活的"科学"没有生命力。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它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小学生》2012,(11):15-15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一、探索与操作的内容要表现出层次性确定探索与操作的内容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探索与操作的内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树立幼儿主体观念,营造幼儿探究知识的良好氛围,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此外,家长应成为幼儿的共同伙伴,帮助他们积累科学知识,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保证幼儿科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让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逐渐培养他们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习惯,体验探究的乐趣,自我建构初步的科学知识,获得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幼儿教师应保护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捕捉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有效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刘文俊 《山东教育》2003,(15):62-62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广阔场所,千姿百态的自然变化又为幼儿学科学、探寻科学奥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观察、触摸、采集、思考、表达,在实践中积累科学经验,丰富科学知识,掌握学科学的技能和方法。如夏天让幼儿到室外观察风、雨、雷、电、虹等自然现象,想一想,风是怎样产生的?有云就一定下雨吗?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美丽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并通过教师的讲解、有趣的实验等,让幼儿了解、掌握空气的流动、光速与声速、光的折射与反射等科学知识,并因好奇而激发起幼…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科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着重从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A1):159-160
幼儿教育阶段教育幼儿感受科学,保持好奇心与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将科学知识的介绍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合到幼儿游戏活动中去,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科学梦想和探索精神,在幼儿内心种下科学的种子,让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本文主要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进行科学知识的渗透,幼儿教育中科学知识渗透的时机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兰珍 《甘肃教育》2014,(12):63-63
正科学活动是在幼儿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领域,组织实施一个好的科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求知欲,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究意识。有人对孩子是否需要接受自然科学实验教育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希望了解科学实验,他们对科学实验的记忆是牢固的,幼年时候学到的东西将持续影响终身。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因材施教激发幼儿感官、认知、思维、创造等各个方面的探究意识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相似文献   

17.
苏芬 《山东教育》2002,(36):39-39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特别是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极为重要。但是,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许他们交朋友,使孩子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孩子慢慢变得封闭自己,任性,不知谦让。怎样让家长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科学地指导孩子,并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呢?我不断寻找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一、让家长转变观念,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师在对活动进行设计与指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本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并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那么,幼儿游戏在各幼儿园的现实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更新观念、把游戏还给孩子?又如何去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从游戏中了解幼儿的想法与愿望,满足幼儿游戏的第一需要,并更进一步地发现游戏中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从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瑾 《早期教育》2002,(6):14-14
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制定教育目标,选定成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却没有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已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生活经验?<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无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而将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