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1年3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原修订草案)》并对自然课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此,我们代部起草了新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以下简称新大纲)。同年八月把新编的《自然》第一册课本(供三年级上学期使用)和教师用书(草稿)送请部分省、市试教并征求意见。同年十一月原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对大纲、第一册课本(包括教师用书)进行了审订和修改。会议要求在三年内把1—6册全套教材建设好,并确定中央电教馆把新课本的试教实况录象复制分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供培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在2005年要求全国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课程。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小学科学课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知识、经验、能力以及理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呼唤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加强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一) “文革”前,教学计划规定只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开设自然课。文革后,教学计划一度又规定从小学四年级开设自然课。究竟怎样开课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育人的要求呢?我们在改革实验中探索了这个面向未来的课题。 1981年,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们与中央教科所李志超同志合作,开始进行“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自  相似文献   

4.
1977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三个小学自然课的教学大纲,即197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1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和1986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编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一册课本和教师用书,是根据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编写的,将于1982年秋季供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第一、二册课本好比是全部自然课的一个扩大了的绪论课,重点是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同时把自然界的各方各面初步展示在儿童们的面前,引起他们对这些认识对象的兴趣爱好。在第三——六册中,再分门别类深入去认识它们。  相似文献   

6.
教育都发出通知:关于在小学增加农业生产常识问题,目前暂时决定在小学自然课中进行教学,因此1957年春季小学自然课本第二册中增加了农业生产常识方面的知识。小学教学计划原定五年级第二学期每周两节的自然教学时间,在1957年2月到7月间,可暂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还未开设手工劳动课的各校,可将五年级第二学期每周空出来的一节手工劳动课,改上自然课,每周上自然课三节。小学教学计划每周教学总时数26节不变。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是在1981年11月原教育部召开的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上审定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据此编写了六册小学自然教材,从1982年秋季起供全国各小学选用。 1984年10月,原教育部召开了“小学自然课改革座谈会”。在这次会上代表们反映,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贯彻新大纲和使用新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小学自然课的改革。据我所知: 在印度,从1974年开始,在小学1—2年级开设了一门课程叫《环境的学习》。这门课是社会和自然合一的综合课。到小学3—5年级,《环境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农村小学开设自然课问题研讨会198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辽宁省锦县召开。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省、市、县自然教研员和自然教师代表共4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教科所教法室李志超主持,国家教委初教司桂尊惠同志到会并发了言。 这次会议一共研究了五个议题:1、农村小学开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以来,北京市部分小学陆续在一至三年级开设了自然课。提早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自设课以来,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极大欢迎。短短四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到,为了下一世纪中华民族的新腾飞,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提早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一年级能不能开设自然课?这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从一九八○年开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对这门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自然课教学史表明,我国最早开设小学自然课是在清末,一九○三年在初小与高小设格致一科,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物理、化学、卫生等知识。民国年间,高小设自然课,三、四年级设常识课,低年级的自然常识在语文课中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小学低年级设自然课的问题经历过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过程,一直没有定论。而在国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自然课。过去,很多地区没有开设过低年级自然课,很多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自然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实验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低年级自然的教学规律。下面谈一谈关于低年级自然教学方面的粗浅看法,供大家教学时参考。一、低年级自然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要深入领会自然课的性质和任务,准确把握低年级自然教学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1993,(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自然课。过去,很多地区没有开设过低年级自然课,很多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自然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实验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低年级自然的教学规律。下面谈一谈关于低年级自然教学方面的粗浅看法,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一、低年级自然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要深入领会自然课的性质和任务,准确把握低年级自然教学的目的要求。 要上好自然课,首位的问题是要明确自然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必须重视自然课近几年来,很多省、市教育厅、局注意抓自然课。例如黑龙江省从1980年9月到1981年9月,一年中开了两次小学自然课的全省专业会议;北京已有20几所小学在试验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听说上海经过几年试验,正组织力量制订大纲和编写教材,准备1983年起全市小学普遍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天津、四川、辽宁、湖北、湖南等省市在改革自然课教学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以上各省市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有些地区对自然课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不开这门课;有的虽然开了,但因专任教师缺乏或授课时间不能保证而形同虚设。据说,南方有的学校把自然课叫做“豆芽菜”课;北方有的学校把自然课叫做“圣贤”课(意思是“剩”下的和“闲”置的老弱病残人员兼教的课)。这显然是不对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万丈高楼从地起,小学能不能打好德、智、体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课是对小学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去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彩色版《自然》一年级上册课本,按照大纲精神,鲜明地突出了教育性的特点。现将管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以来,北京市有四百多所小学陆续在一至三年级开设了自然课,提早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他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参照高年级自然教学大纲的的要求,改变过去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09,(7):80-80
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要求从198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试行。于是,人教社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的基础上,编写五年制小学课本。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饺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年,教育部提出城市小学试行六年制。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四月,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自然教改实验教师代表,省、市自然教研员,市县教育部门的领导、小学校长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一百四十多人,云集湖北荆州古城,参加中央教科所召开的小学自然教改实验总结会。 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小学自然教改实验工作是1980年作准备,1981年开始的。先在四个省市的五所小学三百多名学生中进行,到现在已有二十四个省市五百余所小学十七万余名学生参加。八年来两次制订和修订自然课实验教学大纲,与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合编实验教材、教参共32本,先后探讨了“自然学科特点、教学方法”等十六个课题,从理论上、实践上论证了小学一年级开设自然课的可行性、科学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一、必须重视自然课近几年来,很多省、市教育厅、局注意抓自然课.例如黑龙江省从一九八○年九月到一九八一年九月,一年中开了两次小学自然课的全省专业会议,北京已有二十几所小学在试验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听说上海经过几年试验,正组织力量制订大纲和编写教材,准备一九八三年起全市小学普遍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天津、四川、辽宁、湖北、湖南等省市在改革自然课教学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以上各省市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有些地区对自然课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不开这门课;有的虽然开了,但因专任教师缺乏或授课时间不能保证而形同虚设.这显然是不对的.小学教育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1981年3月13日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从1981年秋季开始,小学恢复地理课。地理课在四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向学生进行地理常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编写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地理课本上下两册,供四年级两学期教学之用。上册现已付印,下册正在编写中。现将我们编写小学地理课本的原则和教材结构说明如下。一、编写原则我们认为,小学恢复地理是拨乱反正,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流毒,提高全民族科学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