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促进生涯教育发展。在确定了以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家长协助学校、学校协助家长的内容,并提出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开展家校合作生涯活动、开发家长生涯教学课堂和家长开展家庭生涯教育四种家校合作生涯教育的路径。通过明晰生涯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路径,为有效实施生涯教育家校共育,缓解生涯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升生涯教育的质量,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戴吉  夏璇 《科教导刊》2023,(27):137-139
家校共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意识不足、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家校共育空泛化、行政化和纯网络化。文章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建构“高校家校共育体系”,在“普及教育”“成长辅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四个层面开展工作,有助于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具体表现:普及教育层面,在课程和活动中融入家庭心理与家庭教育;成长辅导层面,由辅导员与家长协同共育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层面,将家庭治疗理念运用于个体咨询并开展家庭咨询;危机干预层面,在排查、干预、追踪过程中调动家庭资源,共同做好安全保护、情绪安抚、危机化解和后续帮扶。  相似文献   

3.
鉴于人-职匹配理论视角下的传统生涯辅导重规划轻适应,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生涯转变或者人生困境,尝试根据生涯适应力理念,以兴趣探索辅导课为例,旨在厚植学生的生涯“信念”“能力”和“态度”,培育学生因应个体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和能力,积极应对生涯困难和生涯变化,促进生涯适应力的提高。本文认为生涯适应力视角下的生涯辅导要做到:重视未来与现实对接,激发积极的生涯关注;引导个体自我认识反思,提高理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自我探索与环境相结合,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涯教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学阶段进行生涯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涯教育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生涯教育的本体认识,回答什么是生涯教育,且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等相关概念进行区别;二是如何实施生涯教育,根据生涯教育的本体概念提出“一体双翼”的方法论,即以学生为本体,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坚持心理指导与课程手段相结合,用心理理论进行生涯教育,同时结合具体课程把生涯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开展生涯辅导,有助于个人经历生涯探索而做出合适的生涯规划。大学生生涯探索不足会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差,充分的生涯探索有助于成功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学生工作中实施生涯辅导是可行的,学生工作应该转变观念,因材施教,以特色的活动为载体实现生涯辅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涯辅导是学生以规划未来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的总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个体服务上的重要补充。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进行系统探索,应在生涯辅导中注重学生自我选择与自我设计,同时突出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涯辅导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涯辅导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为主线,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本文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来探讨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涯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外国语学校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在小学阶段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在中学阶段进行生涯体验教育,开设生涯课程,创新职业体验活动,开展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生涯辅导的理论定位需要兼顾匹配论与发展论,需要提供中小学生生涯建构的观念和丰富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带着发展创造的观点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负责。生涯辅导的内容包括认识和探索自我、认识和探索职业、提升生涯规划和决策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就业能力的发展。生涯辅导的内容是广泛的,与此相对应的中小学生生涯辅导实施途径和方法也是多样的,包括实施心理测验、开展生涯辅导活动、开设生涯发展课程、实施个别与团体辅导、建立生涯辅导资源系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涯辅导的目标具体定位于适性发展与扬长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甄建荣 《甘肃教育》2023,(10):47-49
家校共育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家校共育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优化教育要素,疏通教育环节,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在养育和教育上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优势互补。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四所中学、331名教师、421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当前城镇学生家校共育工作的现状、问题、需求和期盼。同时,借鉴国内外家校共育工作实践,参考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家校共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张掖市家校共育工作整体向好,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理念认识到位,参与积极性高;同时笔者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家长期望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教师希望有更加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家庭结构影响下的子女教育模式成为家校共育的新课题,学校缺乏系统规划制约了家校共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基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张掖市实际,提出了邀请父亲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成立家长学校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是以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联为基础的,旨在促进学生生涯成熟的一种综合教育计划,具体任务是协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增进自我了解,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在生涯探索中,了解工作世界,形成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在生涯准备与规划中,掌握职业知识,明了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形成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家校育人是实现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聚焦于“家”和“校”,基于协同理论,探讨中职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引导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对策,以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为培养新时代中职生助力。  相似文献   

13.
冯志军 《山东教育》2020,(10):19-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的形态日益凸显。在构建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必要条件基础上,如何把准家校共育的初心,切实发挥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德州市陵城区实验小学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与实践,确保家校共育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集团化办学实践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以机制创建为着力点,探索和创新家校协同共育新路径,通过创建“家校维稳”机制、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推动“家校共治”机制,实现家校从紧密配合到协同共建,再到家校共治三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宋亚莉 《陕西教育》2009,(12):76-76
生涯辅导在美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考察大学生生涯教育与辅导这一现象,本文从大学生生涯教育与辅导的概述、原则、内容、实施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涯教育是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在对已经开展了生涯教育的学校进行调查时发现,现阶段高中生涯教育存在着生涯课程单一、对学生生涯适应性的忽视、生涯辅导的开展与实施举步维艰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要加大生涯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系列化课程建设和完善生涯辅导制度等应对方法,以期为后期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学生职业潜力的系统探索 (体质构成、获得、一般潜力、特殊才能、兴趣、品性、环境);在辅导中培养学生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与选课制度的全面实施,家长和学生对此认知程度如何、怎样选科、大学专业设置与学科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不得不充分认识自我与社会,规划学业与职业方向。本文基于我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实践经验,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索,构建教科研促进机制,助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互联网+”平台,辅导学生合理规划;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健全生涯教育利益补偿机制;开展学科渗透,丰富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建立生涯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生涯教育实施途径的有机结合,努力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涯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建红 《天津教育》2023,(28):23-24
<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优势与意义。信息技术同样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丰富优化了教学手段,而且有助于构建起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家校共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下“唯学校教育”论的陈旧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家校双方沟通的效率与成果,让家校双方能够更好地相互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稳健的基础。信息技术在家校共育新模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起到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一、以信息技术为纽带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各行各业。这一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机制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对凝聚教育合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合理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讨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式,对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构建家校沟通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引领学习模式、创新多元化互动模式“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新模式,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