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引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甚至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下而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3.
课堂的活力来自课堂的动态生成,而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 一、基于充分的、合情的预设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进行合情预设,提一些“大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预设应以生成为目标追求,应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殊途同归。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产生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胡志新 《化学教与学》2013,(11):48-49,18
精心预设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会缺乏些智慧与灵气.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  相似文献   

6.
郑耀宗 《教育》2008,(6):56-57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本文从精心预设、巧妙调控、善于留白等诸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构建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春意盎然,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陈东 《教育》2007,(1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预设中必须有生成,生成又离不开预设。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冯瑞 《成才之路》2010,(20):98-98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一位哲学家说过:“教育就是润泽、点化生命”。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征已由“圈养式”转变为“游牧式”即课堂不仅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必然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基础在于预设、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关键在于灵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对课堂教学的定向和计划,只有精心预设,才能预约高效,生成精彩。生成是动态生长和建构,是师生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动态的课堂经常充斥着随意生成,失去生成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生成是师生、学生同伴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滋生出来的“新知”,然而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按部就班实施预设方案、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有意无意地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或者面对教学中纷至沓来的生成束手无策,缺少教育机智,以致在丰富的生成变化中迷失了方向而无可奈何地又把学生硬拉回预设。二是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生成,没有预设而随意设问,“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生出许多离题万里、毫无必要的“麻烦”,导致教学“停顿”“尴尬”和失控,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对此,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建设性的姿态来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好教学关系。生成教学固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体。语文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没有方向、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了无生趣、没有积淀的课堂。明确课堂的目标是预设和生成“相融共荣”的前提。设计弹性教学方案是预设和生成“相融共荣”的保证。灵活驾驭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相融共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政治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貌合神离"会使课堂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对此,我们有必要探究预设与生成统一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语文教学效果。说到教学的有效性,不由得想到“预设”、“生成”。“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所谓‘生成’,就是指在预设的引领下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对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预设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丰富;预设不合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就会极为匮乏。”特级教师褚树荣对“预设”与“生成”有一段精彩的话:“预设和生成,只有相辅才能相成。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貌似时髦,实则低效;一味强调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这是演戏。”在整个教学行为中预设还是比较困难的,正如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指出的“困难在何处?它就在每一节课的预设里”。  相似文献   

14.
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然而“预设”仅仅是“预设”,“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的预设必须放在动态的课堂中,随着学生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新的问题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预设,在预设中实践生成,在生成中优化预设.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预设与生成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课前的弹性预设方面下手,以预设为核动力,以多元生成为翅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魅力,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预设与生成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课前的弹性预设方面下手.以预设为核动力,以多元生成为翅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魅力,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对课堂的设想和计划,只有懂得精心预设的教师,才能“预约”到高效、有序的课堂。课堂又是动态的,它的客体——学生是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以仅有预设,必将使课堂变得机械和程式化,也将压抑学生自由思维的动力,沦为教师思想的“奴隶”。生成是课堂的生长和建构,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真正的新课程不排斥预设,因为预设为了更好地生成。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孪生兄弟。教师应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的课堂,这样才是“充满生命活力”(叶澜语)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演绎精彩课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