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受众市场、受众需求、行为及传受关系的变化,实现了受众向用户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之下,用户作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对媒介融合提出新的要求:从内容向产品的转变、产品的多媒体网络化、生产与传播的社会化、信息与服务的一体化、大数据支撑运营。融合形态的媒介组织要能够以平台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多元服务,同时形成自己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作品、优质的内容自带流量,可以穿透平台、穿透形式、穿透边界。视听产品作为全媒体时代的重要产品形态,承载着媒体内容生产的品格与气质。光明日报作为面向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大报,在视频报道与视听产品生产中做出了一些探索,光明新媒体在主战场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在用户互动、服务提供与内容生产上的独特优势,将成为方言活态传播的全新形态与范式。本文将以"汾阳方言"公众号为研究对象,探析微信平台在方言文化传承中的理论框架,并为社会团体依托新媒体手段参与语言资源保护事业提供可资参考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阅读的终端和场景都发生了变革。在此背景下,新闻产品的呈现形态也随之改变,可视化新闻产品便是其中一种。本文通过对网易新媒体实验室的104期可视化新闻策划进行编码分析,从新闻议题选择、新闻内容生产、新闻呈现形式等数据指标中勾勒出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可视化新闻产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其未来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的建议。笔者认为,如网易新媒体实验室能从内容、平台、技术三大方面发力,打通行业壁垒,进行跨行经营,其在未来的传媒行业竞争中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陈维超 《出版科学》2016,(6):102-106
经过技术驱动、渠道与平台驱动的发展阶段,基于优质内容资源的创新服务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背景下,台湾数字出版内容从“生产—分发—消费—反馈”等环节全面发生转变:交互式的内容呈现形态、内容产品的多介质延伸、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内容生成与传播机制,以及优质内容资源的服务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6.
2013年对报业来说有点冷。江苏城市广电报发行量大多数降到10万份以下,广告创收举步维艰;强身健体、转型突围、融入新媒体、挖掘资源开财路是江苏城市广电报现状的真实写照。作为平面媒体的江苏城市广电报改形态、转内容,紧贴地气营销内容产品,重策划打造专家队伍,走市场做大内容产业,辟蹊径各显神通发展产业,同时进军新媒体,搭建综合平台,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盈利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的赢利模式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目前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新媒体的运营方式,把新媒体的赢利模式主要归纳为内容产品赢利、二次销售赢利、出售广告资源赢利、平台赢利、增值服务和与传统媒体融合等,并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14,(22):54-55
<正>#媒体融合发展之道#《京华时报》和"今日头条"正式达成合作协议,是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光明日报:融媒体的概念重在"融",重在将机构媒体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融合到统一的平台上来解决。@新华网:网络媒体需要顺势而为进行一场自我革命:传播理念需要来一场革命;内容生成方式需  相似文献   

9.
伴随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体形态的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目趋融合.最初凤凰卫视以电视为主业,之后不断开拓新领域,创建凤凰新媒体,融合互联网、无线通信和网络视频三大平台,整合多种媒介资源,打造一流的华语新媒体信息平台.本文拟从凤凰新媒体的发展之路,探究媒体融合提升媒体品牌的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论摘编     
<正>传统媒体新媒体岗位人才需求新变化通过研究部分传统媒体机构2013——2014年招聘的新媒体岗位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的职业技能素养、性格等方面的要求,总结出新的变化和趋势。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设置的新媒体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新媒体采编、内容编辑与生产、文字报道与撰写、网站社交网页及互动社区的维护、产品制作与推广等。主要工作平台包括媒体网站、社交平台、网络社区等。在职业技术素养要求方面:第一,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的内容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晓琴 《编辑学报》2017,29(2):157-159
探索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内容拓展的主要途径,包括:善用媒体工具,扩大内容传播;打造内容产品,延伸内容服务;进行专题策划,挖掘内容深度.认为在科技期刊内容拓展中应准确定位读者和期刊内容,并坚持内容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以此促进期刊内容资源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提高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刘丹丹 《今传媒》2015,(1):121-122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在强势推进。市场化进程中,新媒体如何影响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是摆在业界和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试从新的机遇、传播平台、生产形态和营销思路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媒体给纪录片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丰富了纪录片的传播平台;新媒体创新了纪录片的生产形态;新媒体拓宽了纪录片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新闻叙事在内的新闻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传播形态带来了传统新闻传播顺序与格局的变化,受众的记忆方式和内容偏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渐深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关系越来越明显,而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尚有欠缺。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在情节组织、发声位置和叙事方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叙事策略则可从故事、叙事框和受众体验等路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Web2.0时代,新兴媒体的出现消解了传统媒体的边界,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实现内容生产产品化,其用户资源成为了最大资本,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变革,文学形态受到新媒体后现代性与大数据化影响,呈现出去中心化、碎片化和浅显化的态势,其市场竞争也日益依赖于平台和用户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实施全媒体战略既是报业主动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主张,也是报业基于新媒体传播技术挑战的对未来业务走向的现实判断。在报业全媒体转型中,视频技术的应用和视频信息资源的开发成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先行试点,成为报纸从平面走向"立体"的突破口和现有传播形态的有效补充。但就国内报业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来看,视频新闻发布渠道的整合问题亟待解决,视频新闻增  相似文献   

1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其“央young”系列综艺节目的制作传播过程中,结合媒介融合及5G技术,在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科学技术的运用、表现方式的演进,提升了节目的沉浸感;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增强了节目传播效果;多形式创新内容,提升了用户审美体验。该系列节目作为网台联播、新媒体矩阵推播的现象级综艺产品,是内容、渠道、节目形态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将内容资源赋予多种媒介进行出版的传播形态,通过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协同发展,使内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在满足内容资源符合全媒体出版条件、出版单位需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内容发布平台、出版产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三大主要条件的基础上,全媒体出版可以通过实体出版物销售、音频和视频付费点播以及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付费下载等形式为出版社带来多样化的盈利。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或传统媒体对于技术的运用都是平等的,传统纸媒要在数字时代立足,内容建设仍是核心要素。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生产和创造适合不同平台传播的内容产品并为目标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报业数字化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负责内容生产的报纸编辑部及其转型之路在报业的数字化进程中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南方日报》"全媒体编辑部"为研究对象,分析编辑部在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季绍文 《传媒》2016,(19):57-58
党报“微平台”主要是指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和官方微博,是党报在移动新媒体上的延伸.2014年1月20日,《辽宁日报》正式成立新媒体生产与运营平台,以整合优化新媒体资源,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中心成为报社的一级部门,配置了创意策划、美编设计、大数据运营等方面的人才,专门负责报社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品牌运营.此外,针对APP研发方面的局限,报社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实地调研,学习其他省级党报的新媒体开发经验,并与多家APP研发企业合作,先后制定了数十套发展方案,最终依据自身技术力量成功打造了《辽宁日报》微平台,形成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维立体”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黄伟迪 《现代传播》2017,(11):117-121
基于对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的观察,发现原有的组织结构与方式并非完全被消解,而是按照新的生存规则逐渐演化成新的组织形态。梨视频甜甜圈式的生产结构呈现出扁平化特征,通过引入"产品经理人"进行分层治理,并利用个体资源的差异化构成进行网络布局,形成高度组织化的拍客群体;梨视频通过提供组织支持,对拍客进行专业重塑,使个体资源内化到网络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有的内容生产逻辑和业余者共同体,产生新的传播边界;从筛网式的开放性边界到自然组织系统的协作生产以及理性组织结构在深加工区域的保留,新媒体的再组织化结构呈现出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