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量表对6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认知重评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认知重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负性生活事件不仅能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还能通过认知重评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手机时代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获得感的关系,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手机冷落行为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手机冷落行为量表中文版和获得感问卷对3 104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生活事件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获得感;(2)公正世界信念在生活事件与获得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手机冷落行为在“生活事件→公正世界信念→获得感”这一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公正世界信念→获得感”)和直接路径上(“生活事件→获得感”)起调节作用。简而言之,生活事件与获得感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生活事件与获得感的关系及其个体差异,为提升青少年的获得感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量表,对广西6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认知重评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认知重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不仅能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还能通过认知重评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450名高考复习生进行测评,再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高复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常模差,并且比应届高三学生有更大的应激强度;社会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9.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采用羞怯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22名初中生进行测量,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与羞怯的关系,并探讨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羞怯、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的羞怯水平,即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3)生活事件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父母(消极和积极)教养方式与羞怯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尊量表(SES)、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E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800名寄宿高中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探讨寄宿高中生亲社会行为、自尊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会影响寄宿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自尊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同伴支持与抑郁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调查了1297名初中生.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初中生;学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能够调节学业压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弱,而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无聊感倾向量表,对四川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8份。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还能通过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拖延行为;(2)无聊感倾向调节了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间接路径中,高无聊群体的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减弱,且会增强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素质—压力模型,考察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机制,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以及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山西省某重点高中571名高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其生命意义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探寻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缺乏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提升个体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简式POMS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四所初级中学的62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青少年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预测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在该路径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为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自评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Kesler10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和线下/线上友谊质量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作用,采用儿童欺负问卷、儿童孤独感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及友谊质量量表,对陕西省西安市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2)孤独感在同伴侵害和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线下友谊质量和线上友谊质量均在上述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当青少年感知到的线上友谊和线下友谊质量水平较高时,孤独感对抑郁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变弱。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对152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情绪能力、视觉表象清晰度和自我价值感,视觉表象清晰度、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情绪能力,视觉表象清晰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价值感;(2)视觉表象与自我价值感在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情绪能力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手机依赖通过视觉表象、自我价值感,以及视觉表象—自我价值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社会情绪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青少年攻击间的中介作用,选取河北省两所初级中学573名学生填写父母手机冷落行为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研究发现,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父母手机冷落和越轨同伴交往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手机冷落行为既能直接增加青少年攻击行为,也能通过助长越轨同伴交往间接增加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质和自尊在中职生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神经质分量表和自尊量表,对903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中职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神经质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直接影响中职生的抑郁,神经质和自尊在其中起独立中介作用,神经质-自尊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预测中职生的抑郁,又可以通过神经质、自尊起独立中介作用,还可以通过神经质-自尊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58):192-193
以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5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心理弹性对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学业焦虑的影响及负面评价恐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对4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负面评价恐惧和学业焦虑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和负面评价恐惧对学业焦虑皆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3.33%。由此提出,负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学业焦虑,也可以通过负面评价恐惧间接影响学业焦虑。研究结果帮助教育者进一步增进了对学业焦虑的影响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随机抽样江西省3所高校的578名大学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等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