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此项对应试者的等级判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试者要取得好成绩,一是要加强说话前的训练准备;二是要注意说话的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直接关系到测试员对应试者的普通话等级的判断,应试者往往重视语音的训练而忽视语音之外表达方面的要求,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表达不自然、不规范、不流畅、内容不适度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应试者应试能力和技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不仅使其测试的难点,也是重点内容。主要是为了考察应试者在没有任何文字及提示的情况下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说话"能力对应试者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得到的成绩及等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试者要想能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考取一个好的成绩,那么就要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在考试中的说话技巧。  相似文献   

4.
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口语能力。虽然“说话”的测试标准力求全面考查应试人的整体普通话口语水平,但在实际操作规程中,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暴露出不少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现有的测试内容、测试标准、测试方式等都应作适当改变,才能使“说话”测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直接关系到测试员对应试者的普通话等级的判断,应试者往往重视语音的训练而忽视语音之外表达方面的要求,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表达不自然、不规范、不流畅、内容不适度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应试者应试能力和技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部分是"说话",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说话"以单向说话为主,必须说够3分钟。与前三项内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的“说话”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材料依托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由于环境、认知、心理、应试技巧等方面的原因考生常出现非字音失误现象,可以采取明确学习目的、改善语言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修订测试手段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苏濛 《文教资料》2013,(12):51-54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失分最多的一题。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暴露了应试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本文旨在总结归纳"命题说话"项的备考方略,在正式测试前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相似文献   

9.
周啸 《考试周刊》2009,(28):74-75
普通话教学中“命题说话”是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依托的情况下实际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是训练和测试中的主要难点。要想提高说话水平,除说话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外,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无论对应试水平还是测试质量、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水平测试从字、词、朗读、说话四个方面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笔者根据本方言区的语音特点.结合自身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体会,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发音、正音、朗读和说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国家级考试,“说话”题是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应试者“说话”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应该重视话语速度、情感温度、内容宽度、紧张程度等问题。准确把握这四个“度”,能有效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普及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是通过对语言的娴熟驾御能力体现普通话的审美价值。文章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弱化对应试者"说话"项能力考察的现象出发,从测试员心理定势、评分标准的模糊性、传统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究其弱化原因,呼吁应积极重视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普测)中的“说话”测试是应试人说普通话能力的综合考评。要使普测中应试人的“说话”与实际说话水平等值,必须加强测试本身的规范化研究,使其更有“效度”和“信度”,从而推动普测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朗读短文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内容。由于它主要考查应试者朗读短文的流畅度以及声韵调的正确性,因此读音错误这一点往往会被忽略。在实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发现,读音错误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试者的水平。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总结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项中易读错的字词,分析错误原因,并对普通话水平考试应试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77):3-4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既定国策。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SHUIPINGCESHI,缩写为PSC)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之一。"命题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分值最高的一项(40分),也是最能体现考生综合素质的一项;而注重"说写结合"则是提高应试者PSC成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前两项测试,是对应试人普通话声、韵、调及连读音变多方面情况的整体考查,应试人的语音面貌在这两题中即可得到充分显示。因此这两题的失分率与总分有密切的关系,在测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两项测试中失分的原因,可分为方言因素和非方言因素两类。这就要求应试者在口语训练之外,还要多些“话”外功夫。  相似文献   

17.
梁晓霞 《广西教育》2012,(38):41-42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全程为口试,没有笔试,主要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共设四道题,总分100分。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10分;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20分,第三题,朗读短文,30分;第四题,命题说话,40分。命题说话题主要测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标准程度,说成句成段话语时的自然流畅度,所使用的词汇、语法是否规范,能否围绕主题组织语言。应试人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强不强,普通话口语表达是否规范标准,最终是通过“说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语言测试的共性和个性谈起,紧紧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结合现代语言学界大力倡导的"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读单音节字词"和"说话"部分应该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考查学生运用普通话的交际能力。本文最后借鉴其它语言测试的成果,针对PSC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测试中“说话”一题,令大多数应试者普遍感到畏难,出现错误也较多,成为测试达标的“瓶颈”。口语课教学除了加强普通话语音训练之外,还应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博闻强志”的品质,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水平"说话"项测试中的说明类话题,往往令应试者不知所措。其实说明类话题只要掌握好"明"、"全"、"顺"三点,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此外,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评分应更注重说话的水平。本文拟以此为基础,对相关问题作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