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系统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的招生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就要对不利于高层次人才选拔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厘清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的系统构成和制度缺陷,充分利用招生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改革完善现有的招生模式。唯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起点,关系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有效的选拔模式,文章借助历史-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实现人才有效选拔的理论逻辑,指出"去笔试化"已成为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选拔。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决定其未来培养的潜力与后劲,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如何创新研究生招考机制,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成为摆在研究型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博士生选拔机制上的实践与探索,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自1981年建立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博士招生制度出现了招生主体多元、选拔方式陈旧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僵化、管理定位模糊。因此,我国博士招生制度需要明确招生主体,回归学术本位,给导师、高校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选拔自主权;尊重类型特点,明确质量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定位,激发人才选拔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其教育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博士生选拔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博士生选拔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和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招收与培养是我国最早的院校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南京大学由少到多,招收、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人才的培养以人才选拔为先。回顾与审察南京大学博士生招生工作十年发展过程(1981—1991)。可资今后借鉴,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对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博士生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的宏伟目标,有深刻的意义。1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结束了新中国30多年来没有能招收、培养自己的博士生的历史。同年,南京大学在中文、历史、物理、化学、地质、计算机等七个系招收了莫砺锋、汪信等10名博士生,迈开了南京大学博士生招生工作的步伐。此后,博士生招生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81~1983年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许多政策、制度尚未制定,或处于草创之初,因而这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国内博士研究生招考工作中人才的选拔实施现状与问题,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申请审核"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方式,以创新能力考查和科研潜力预测为核心改革博士生选拔办法,提升导师选才能力,强化导师自主性与自律性的平衡,完善后续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考核,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招生培养体系,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才选拔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备、类型多样,在世界人才选拔制度史上具有积极影响。文章遵循历史脉络,从人才选拔制度与教育的关系入手,从考查、考试的类型、举措、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期对现行人才选拔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探索,各种制度性建设推陈出新,但是关于博士招生改革中具体实现科学选才的改进措施尚不明确。因此,文章试图借鉴管理学人才测评理论中"岗位胜任"的概念,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要求"和"个人潜能因素"设计博士生人才选拔的科研胜任力指标体系,以形成适合"申请-考核"制的人才选拔标准来精准选拔优秀博士生。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流大学重视对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在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导师遴选、科研训练、指导方式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完善的制度。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未来在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优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推进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团队指导模式、建立以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导师遴选标准、加强科研训练、构建博士生培养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完善论文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