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广告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占主导地位的大众化逐渐被消费化所取代。而现代广告是受大众化的影响发展、成熟的,所以,在变化的化背景中,广告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广告就是后现代广告,它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现实境遇中表现出四种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钟楠  陈世华 《新闻窗》2007,(5):104-105
在现代传媒的运作过程中,广告与媒介一直处于互动的发展过程,大众媒介为广告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广告也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成为媒介内容和媒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属经济的范畴,主要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并不直接担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它却以其特殊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说过:“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1]”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命题,“传播即文化”.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他的著作中表达了一个想说而未点破的命题:“媒介即文化”.在他看来,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三次媒介革命,即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相应地,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和重新部落化三个阶段[2].用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3]”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各种后现代主义性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跨越国界的背景下。视觉文化的巨大冲击力必然影响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现象并存的中国本土语境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毁誉参半的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理性与各种“元叙事”之后并未指出一条解决之道.广告中隐含的多元主义和提倡欲望拒斥深度的消费主义反而更有可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悖反分裂中把人类推向价值虚无的深渊。如同许多大众文化形式一样,广告作为功能性文本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及其巨大的号召力,犹如横亘在人类精神家园中的一个诡异而冷冷的影子。在建构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的过程中,不同价值体系从混乱并存与矛盾冲突走向和谐。必然要经历不同文化观念的价值整合。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认为,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因素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既无处不在,又富含力量。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形式是传播事业发展的催化,是整个传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社会化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广告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其触角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商业文化现象。从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来看,它确实不是集中、全面、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单个的广告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出完整的思想。然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必然要综合地体现出一定社会精神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情趣与理想等。“我们一直在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广告口号所表达的不就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吗?“诺基亚以人为本”宣扬和提倡的不就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媒介即文化。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相似文献   

8.
沈璐 《新闻窗》2008,(4):109-110
广告虽然是一种商业推销手段,但也是一种文化。“成功”的广告常常并不赤裸裸地“王婆卖瓜”,相反,它要把自己的商业动机乃至商业性质巧妙地掩藏起来,给人的感觉仿佛不是在做广告。这个时候它就要借助于文化与美学,用各种修辞手段与叙述技巧来包装自己。这就是广告制作中至关重要的话语转换。童话故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刘博 《新闻传播》2010,(5):93-93
美国社会学家拉斯维尔在总结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中发挥的功能时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承社会文化性,即能使文化世代相传的功能,这就是媒介教育功能的一种表现。较之传统的教育,电视作为一个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大众媒介,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播就是文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就是信息。”意在强调媒介,强调传播方式。媒介的文化力量,等于甚至大于信息本身的文化力量。不论是“热媒介”、“冷媒介”或“软媒介”、“硬媒介”,媒介作为传播的载体与过程,就是一种文化力量。从人文哲学的历史角度来看,过程常常比要素更重要。仪式会产生诗神,速度会改变力的要素结构。基因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但若没有形体,生命既不会形成,也不会运动。因此,我们不妨对这句名言作个阐释和引申:传播就是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化的过程。 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任何有…  相似文献   

11.
刘云 《新闻传播》2013,(6):175-176
现代消费文化使女性身体的物化倾向愈发明显,而这一趋势在作为大众文化心理诉求重要承载者的广告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阐释。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现代广告中女性身体审美观物化倾向的几种表达路径,指出它反映的是女性在社会中作为被定义对象的"客体性别"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为“会说话的动物”,人几乎每天都要从事交流活动。在大众传播媒介充斥耳目的现代社会,交流除了作为一种行为,更主要的是成了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关涉到个人经验的沟通、社会关系的建立、民主的推行和社会的发展等等方面。我们用交流能力来给人类定义,对交流的经验信赖有加,而很难接受“交流是不可能的”这一令人懊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邱天娇 《东南传播》2011,(10):89-92
广告是现代商业文化的表征,爱情则是广告恒久不变的表现主题之一。当今广告中爱情的表现方式逐渐趋向于表面化、碎片化、感官化和娱乐化。因其本身就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广告中的爱情不可避免地系带上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征。本文通过对广告中爱情的表现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其本质进行考察,旨在为此类表现形式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并试图寻找解...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日益彰显。电视艺术的出现,给人类找到了一种更为大众化,更鲜明生动的载体。作为传媒的生力军,电视成为传播知识、表达思想、阐释哲理、抒发感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媒介,其本身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电视以直接、真实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克服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视觉文化形态下其传播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图形符号为媒介的视觉传播。现代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也传播商品所赋予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文化价值,即商品的文化附加值,而广告表现的商品文化附加值必须通过将其转换成图形符号才能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因此,研究视觉文化形态下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及特征,更有利于广告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当代信息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我们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之中,广告影响、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感受、审美方式。对广告的理解至今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广告是广告主为了推销其商品、劳务或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通过传播媒介间确定的对象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1〕而著名广告专家杜莫斯则认为:广告是将各种高度精练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类行为的事物和行动。〔2〕尽管对广告的定义不同,但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考虑到…  相似文献   

18.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覆盖和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媒介化社会对危机传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风险的媒介化迁移,二是媒介化风险的形成。现代社会风险的媒介化在媒介化的社会,大众媒介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和认知参照。从另一个角度说,大众媒介成为社会生活的展示平台。而风险和危机同样也成为展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将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线索、知识背景以及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20.
周平 《群众文化》2002,(6):14-16
在人类化进程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内涵,同时包含着新的化形态的生成和孕育,以及城市社会成员精神化生活方式的变革和递进。于是,21世纪的城市人行为,造就了广场化的普及与提高。广场化作为现代城市的一种化行为,以其积极健康的态势跻身于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中,在充分展现城市的优秀品质和人理念的同时,用独特的传播方式、时尚节奏和精神魅力,呼唤着人们关注城市、关注现代化进程、关注先进化的与时俱进。这样,广场化既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聚居的形象,又是一个城市走向开放的标志;更多的是广场化为城市注入了新的化底蕴和人情怀。这种崭新的化行为使城市变得更加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