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二册《谭嗣同》:“程婴、杵臼……吾与足下分任之。”程婴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赵朔的朋友,杵臼是赵朔的门客。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任司寇,杀赵朔,灭其族。赵朔的夫人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躲在宫中生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入宫搜索,没有找到。程婴见事紧急.马上找公孙杵臼商量说:“屠岸贾这次搜索落空.不会罢休,若再采搜索,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本期辩论材料相传春秋时期,晋侯偏听权奸屠岸贾的谗言,诛戮秉忠直谏的相国赵盾满门,仅有其子赵朔驸马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晋侯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藏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要将国中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为救举国无辜婴孩,保存赵家一脉,与公孙杵臼共商苦计:用一个  相似文献   

3.
诸位,你听说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吗?这故事可真是撼天地、泣鬼神哪。《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依据《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史书所记载的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历史衍生而成,悲怆凄切,驰名中外,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话说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两个重臣,一个是文臣赵盾,对朝廷忠心耿耿,另一个是武臣屠岸贾(读"古"),他和赵盾不和,一心想害死赵盾。  相似文献   

4.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赵氏府第),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而在《史记·晋世家》中却是这样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日:‘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这两处记载并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看赵武之前的赵氏谱系。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  相似文献   

5.
花落花开,春去春来。时间如流水,匆匆间,20年过去了。赵氏孤儿改名叫程勃,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屠岸贾也很喜欢这个孩子,收他为义子,让他读书、习武。除掉了赵盾,大权都落在了屠岸贾的手中。他在朝廷中更加肆无忌惮,连国君也怕他三分。但他仍然不满足。他想,如果有一天把晋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 5题晋灵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衣之绣。嬖人屠岸贾,因公之好也,则夸狗以悦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绛宫,惊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胜。屠岸贾命虞人取他狐以献  相似文献   

7.
赵氏孤儿     
蒲剧上演的《赵氏孤儿》,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故乡河东绛县。《赵氏孤儿》的历史史实在《左传》上有详细记载,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已演绎为故事,到了元代纪君祥又改编成《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于是这一故事广为流传,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期晋景公时的事,距赵盾弑晋灵公已十多年了。晋景公即位后,那个惯于謟媚取宠的奸佞屠岸贾便得到重用。屠岸贾与赵盾有仇,他虽屡次陷害赵盾,阴谋却没有得逞。后  相似文献   

8.
晋献公是春秋晋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只要对晋国历史做深一步的考察、分析,就不难看出,由晋献公开始创立的晋制,在春秋时期整个晋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对于“献公晋制”,史学界一般认为:它废除了宗法分封制,在晋国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推动了历史前进。对此看法,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一制度沉重打击了宗法分封制,但没有能在晋国建立中央集权制。而且,此制是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可以说晋国的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与此制有关。下面针对这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晋国历史,上起唐叔虞封晋,下迄韩赵魏三家分晋,长达六百年之久。其间,正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代,晋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变革,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具有代表性的缩影。通过改革,晋国获得并雄居霸主地位一百多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在中国历史文化构成的里程碑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因此,搞好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509年,晋国将制定的刑法条文浇铸公布在刑鼎上,这件事引起了的孔子的强烈不满和猛烈抨击。而对早于晋国铸刑书的郑国,孔子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态度。之所以如此,与当时的不同的对象、形势、与思想基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到过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晋国。从鲁、晋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孔子的“以礼治国”思想与晋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的冲突性和导致孔子临晋而返的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孔子不到晋国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时亦可看出造成战国时期开始的儒、法之争的历史前因。  相似文献   

12.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恶人形象--夏洛克;而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同样刻画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恶人--屠岸贾.这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恶人早已深入人心,为历代评论家和观众所唾骂和谴责.文章通过探析两个恶人的作恶之因,背负"恶名"的原因,以及悲剧性的下场,以期发现两个"恶人"形象由来的相似之因,并对两人做出新的评价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国,也是当时最先进的诸侯国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法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致仕制度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晋国致仕制度的初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致仕的记载,《左使》和《国语·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致仕的晋国官员是士会.晋景公时,执政的士会看到 氏势发展迅速,“共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氏家族在晋国任官者多到“五大夫三卿”.迅速上升的 氏大有争作正卿的势头、士公会惧怕与之争锋而祸及其身,决定告者致什、景公八年(公元前592年),士会把土燮叫到身旁,对儿子说:“燮啊,我听说喜怒合乎礼的很少,而  相似文献   

14.
说起贾志敏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就被拍成教学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在国内多家电视台陆续播出。当时,《贾老师教作文》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成了学校教学和家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死亡了吗?它死了半壁江山,它还在诗歌领域存活着。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古体诗词创作学术论坛上,88岁的老诗人屠岸呼吁人们关注文言文的魅力。屠岸先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交替讲起,他说五四运动让白话文大获全胜,一时间,文言诗销声匿迹。但是大作家们,如鲁迅、老舍、郭沫若等等,无不爱写文言诗,或者暗中执笔,或者公开发表。在文言诗当中,我最倾心的是聂绀弩。到了今天,屠岸说文言文比起其它的古代语言更有生命力,其它国家的诗人有没  相似文献   

16.
说起贾志敏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就被拍成教学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在国内多家电视台陆续播出.当时,<贾老师教作文>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成了学校教学和家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赵衰述论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奠定"立家"基业的关键人物。在波谲云诡、诸卿并立的晋国政坛上,他凭借着韬光养晦的政治谋略和为人谦恭的处世风格,不仅跻身于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为赵氏在晋国的"立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衰述论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奠定"立家"基业的关键人物。在波谲云诡、诸卿并立的晋国政坛上,他凭借着韬光养晦的政治谋略和为人谦恭的处世风格,不仅跻身于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为赵氏在晋国的"立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中祥符年间,皇宫失火。当时,晋国公丁谓负责重建被烧毁的皇宫建筑,这项工程最大的困难是取土路途遥远。丁谓就命令工匠凿开靠近皇宫的大街挖土。没过几日.大街就都成了巨大的深沟。  相似文献   

20.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叔向是晋国的大夫,晋悼公时被召为太子彪的傅,晋平公时任太傅。他“习于春秋”(《国语·晋语七》),“挟君辅政”(刘向《战国策叙录》),使晋国在当时仍保持了在诸侯中的相对优势,是个有识见和有一定作为的政治家。晋悼公、平公之世(BC572——BC532),已是春秋末叶,整个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之际,不但各诸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