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主导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制约因素,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和谐育人环境,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要使他们在情感上真正认同,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坚定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原则,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强化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以期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传统文化对学生现代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的现实作用当代的中国由于是处在改革开放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加上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内部结构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历史文化的差异在和不同的国家共同社会价值观也存在很大差异。社会价值观的发生、发展是同它的文化、历史的积累密切相关的。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建立在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国外的西方…  相似文献   

4.
公民有着共同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共同价值观"教育,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当前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全社会共同的精神依托,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阐明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形成长效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作为民族希望的青少年受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因此,要全面剖析影响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教育,使青少年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最终转化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是我国根本价值观之所在,是我国社会强大凝聚力之源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关键。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简洁地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只有充分发挥其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规范人们道德行为,铸牢全社会的共同思想文化基础,才能彰显其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成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凝练以至于转化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需要经历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就是这些价值的伦理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实践取向、伦理规范与伦理规则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社会主义伦理规范缺失问题、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性品格、中国古代历史的经验教训等方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需要伦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化实践具有多重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在中国曾被称为“市民社会”,并且沿用了黑格尔的批判,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意义存在严重的忽视。事实上,在开放性的工业社会条件下,公民社会正可以成为市场经济下自主、个性道德观的培育空间,同时为推动民主政治和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创设平台,特别是对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具有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本文从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和谐"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管理演化到社会治理,再到法治社会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的发展逻辑。这其中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体制的变革和社会形态及社会关系的转变成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方略进步的动力源。法治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的治理之路,也是法治中国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必将推进社会治理更好更快地迈向"善治"。  相似文献   

14.
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这就是总体社会。作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社会”,是主体社会,它是总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主体社会是主体间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果,都直接地返回到人,落实到人的生活上,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返回的过程,就是社会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Society News     
《Compare》1975,5(2)
  相似文献   

16.
17.
Society News     
《Compare》1976,6(1)
  相似文献   

18.
Society News     
《Compare》1976,6(2)
  相似文献   

19.
Society New     
《Compare》1975,5(1)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根本特点、基本特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