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说孙子与《孙子兵法》田旭东《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由春秋末年吴国名将孙武所著。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全书不过十三篇五千多字,但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的两个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自春秋末战国以后,所谓“士”者,即是如今日所说的“知识分子”。古代土阶层的兴起,在孔子开讲学风气之后。孔子于春秋末开私人讲学之风,传播《易》、《诗》、《书》、礼、乐等段周以来的古代文化典籍,又因鲁史而修《春秋》,广收弟子,有教无类,于是官守之学散于私家,到战国时,百家争鸣,士阶层因而兴起,战国诸子都是所谓“士”。二千多年来,士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杰出者,常是能辅佐君主,冶国安民,成为良相,如诸葛亮、王猛、谢安、张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盟书书写最为兴盛的时期,这种兴盛直接导源于春秋时期活跃的会盟政治。盟的不同类型决定了盟书的性质差异。春秋盟书一般同时具有仪式性和政务性,"私盟"载书还具有个人性。春秋盟书在书写者、书写方式、书写对象以及物质载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春秋盟书的书写策略体现在与盟成员排序、盟约内容、诅辞等多个书写环节,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利益的争夺方式、泛政教性书写的影响以及神灵信仰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珍珠小史     
王曾瑜 《寻根》2001,(6):34-35
圆润可爱的珍珠天然就是一种理想的装饰品。在中国石器时代的一些化遗址中,已有用做装饰品的穿孔蚌壳、海螺壳等。商代墓葬中亦有蚌饰。但古代珍珠的实物无法保存下来,仅从献记载中看。用珍珠作装饰大约是在周代。如后世追述春秋时代的《春秋谷梁传》鲁隐公元年说,贵族死后殡葬,口中要含贝玉,贝玉日含。后人注释:口中珠,或大夫用珠也。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集中代表了中国在新世纪所确定的人才观、自然观、社会观和科学观。“科学发展观”虽然是于2003年才提出的发展观,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学之道”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原型;中国古代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表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小康大同”的社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源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科学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渊源。  相似文献   

7.
德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观念。从《尚书》等古代史料来看,德观念的被重视及其被人们较为普遍地论及,是在周人取得统治以后。周人在总结殷亡的教训,周之所以取代殷商的经验中,认识到了德是永保天命的根底所在,从而,使“尚德”成为周人的国是之一。而德观念被发展成为相对系统的理论,那是由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来实现的。孔子关于德的学说,从较远的渊源来讲,无疑与周初就有的德观念相联系,但直接相承的却是春秋时期的德观念。一研讨春秋时期的德观念,不仅仅是对德这一观念的概念分析,同时涉及到春秋时人们对德的基本认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类著作,一般多从孔子或老子开始(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等)写起,很少涉及诸子前的美学观念和思想。诸子关于美善关系、美的境界和特点等的论说,自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深远的历史渊源。这个方面比较系统的见解可参考于民《春秋前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关传友 《寻根》2014,(6):115-118
在安徽淮河南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有一座闻名天下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芍陂工程,今名安丰塘。安丰塘为春秋楚庄王时令尹孙叔敖所建,距今约2600年,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灌溉工程。在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安丰塘屡经兴废,历史上曾号称"灌田万顷",至今仍发挥着农田灌溉作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面积与体积的度量袁敏曲安京一、为何面积“长二十有五”?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中国古代几何学的重要内容。当我们翻阅中国古算著作时,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面积和体积表示中,没有出现我们今天使用的“平方米”、“平方厘米”、“立方米”、“立方厘米”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