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贵刊 2 0 0 0年第 8期刊登了两位中学教师合写的关于光电效应中入射光强的文章[1] .文章通过对光电效应规律的分析 ,得出两点结论 :(1 )入射光强只是反映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多少的物理量 ,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2 )在波动理论和量子理论中 ,光强的概念是不同的 .前者反映光的能量 ,后者反映光子数的多少 .对此 ,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感到很有必要对这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流传甚广的错误观点加以澄清 .一、波动理论和量子理论中的光强概念由光的波动理论可知 ,光波是电磁波 .光波传播时 ,伴随着能量的传输 .对于平面单色波 ,为定量研究其电…  相似文献   

2.
贵刊 2 0 0 0年第 8期刊登了笔者“怎样理解入射光的强度”一文 .在该文中 ,我们认为 :入射光的强度应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的多少 ,而不能理解为是单位时间内沿光传播方向单位截面积上所通过的能量 .贵刊在2 0 0 1年第 3期又刊登了刘效武老师题为“也谈‘怎样理解入射光的强度’”的文章 ,首先我们感谢刘老师参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同时也要感谢贵刊在“问题讨论”栏目给了我们讨论这一问题的机会 .刘老师在文章中认为 :“入射光的强度应当指单位时间内沿光传播方向单位横截面积通过的能量 ,即 I=nhν,其中 n和 ν分别为单位时间内沿光传播方向单位横截面积通过的光子数和光子的频率 .光的强度不但与 n有关 ,也与 ν有关 .”其实 ,很多的中学物理练习资料中都持有这种看法 ,但是我们对这种看法不能苟同 .因为正确理解入射光强度的概念是我们解决有关光电效应问题的关键 ,理解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解题错误 .例 1 某金属在一束黄光照射时有电子逸出 ,若用强度相同的紫光来代替黄光 ,则逸出的电子数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怎样变化 ?类似上述题目在高中物理练习中常见到 .显然 ,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弄清入射光强度的正确...  相似文献   

3.
题目某行星大气的折射率n随着距离行星表面高度h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即,n=n0-ah(式中a为常数),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表面某一高度处有一光波道始终在恒定高度,光线沿光波道环绕该行星传播。试求此恒定高度h0。  相似文献   

4.
题 某行星上大气的折射率n随距离行星表面的高度h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即n=n0-ah,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表面某一高度处有一光波道,它始终在恒定的高度,光线沿光波道环绕行星传播.试求此恒定高度h0.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0km,首都东京有强烈震感.构造地震能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假设地面上某建筑物抗震的能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为某一临界值W。  相似文献   

6.
徐正海 《物理教师》2001,22(10):8-9
处理光波干涉问题,中学教材里用“路程差”,竞赛资料中用“光程差”.具体说来,路程差只适用于单一介质中的光波干涉问题,遇到光途经不同介质传播时才采用光程,即将光在介质(折射率为n)中传播的路程r折合为真空中的路程W,再统一用光程差来确定譬如双缝干涉光屏上的明(或暗)条纹位置.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即便是竞赛辅导亦可避免用光程差而直接采用时间差来处理光波干涉问题.  相似文献   

7.
夫琅和费衍射为远场衍射或平行光衍射,现用傅里叶交换讨论孔单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 如图1,S为光源,σ为衍射孔σ’为观察屏。并在σ平面上取坐标系(ξ,η),在σ’平面上取坐标系(x,y)。若某一时刻衍射孔σ平面光波复振幅分布为E_α(ξ,η),则观察屏σ’上任一点P(x,y)的光波的复振幅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光波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特性分析,用电磁场理论证明在全反射时表面波的存在,并分析在界面上表面波的能流密度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教学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0km,首都东京有强烈震感.构造地震能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假设地面上某建筑物抗震的能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磁理论出发,给出了光波的一般性方程,并简化为标量方程,再根据平面光小及球面光波的特点推导出了两种光波的一般性表达式,后作进一步讨论从而给出了两种光波在任一观察平面上的波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电磁理论出发,给出了光波的一般性方程,并简化为标量方程,再根据平面光小及球面光波的特点推导了两种光波的一般性表达式后作进一步讨论阶段则给出了两种光波在任一观察平面上的波场分布。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色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 与传播的媒质无关.由于色光的颜色、光子的能量(hv)都由频率决定,因此,色光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其频率、颜色和光子的能量都保持不变.在媒质中光速v=c/n,光波的波长λ=  相似文献   

13.
如图1所示,自然光照射到偏振片P上,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的光能顺利通过.通过偏振片P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L,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这种光叫偏振光.通过偏振片P的偏振光,照射到偏振片Q上,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则光可以通过;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则光不能通过.  相似文献   

14.
1.知识要点 ①点M0到直线l的距离 设M0M⊥l ,且l的方向向量为a,M1为l上的一 点,并记M0到直线l的距离为d. 方法一: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可得距离d=|a×|Ma|1M0| 方法二:若已知垂线M0M上 的某一向量n,则距离d就是M1M0在n上的射影长 度,即d=|n×|Mn|1M0| ②点M到平面α的距离 设P是平面α内一点,n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则点M到平面α的距离 d=MN=|P|Mn·|n|. 证明:PM在n方向的射影的长度即M到平面α的 距离d. ∴d=|PM||cos |. 又cos…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双缝干涉实验中,当用单色光源照射时,屏上各点的明暗是由双缝S1、S2发来的光在各点的位相差决定的.而两列光波在空间某点的位相差又是由它们由光源传播到这点的路程之差决定的,因此屏上各点的明暗,就由S1、S2到各点几何路程之差δ=r1-r2来决定.如图1所示,对某些位置,若δ是λ的整数倍,两列光波同位相,迭加后的光强最大;  相似文献   

16.
光学原理本用于解释光学现象 .但有些光学原理也可在力学问题中类比应用 ,如光的干涉、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费马原理等等 ,现举例说明 .例 1 .如图 1所示 ,两个相同的声源S1和S2 相距为d =1 0m ,频率为 f =1 70 0Hz ,振动位相相同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3 40m/s ,求 :图 1(1 )S1和S2 发出的声波的波长是多少 ?(2 )若S1S2 的中垂线OQ长度为L =40 0m ,平行S1S2的线段OP =1 6m .由于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 ,在O点的声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 ?在OP线段上会出现几个振动最弱的位置 ?解析 :机械波与光波的本质虽然不同 ,但却具有同样的干涉规律 ,…  相似文献   

17.
1 提出问题问题1:两束强度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光,入射到同一金属表面上,若均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在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为:A.相同.B.频率小的多.C.频率大的多.D.无法确定.该题提供的答案是“A”.依据是“入射光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光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能量,与频率无关,只决定于入射光的光子数.两束强度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入射光,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光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光子数相同.”  相似文献   

18.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和常用的重要证明方法,它是以归纳公理或最小数原理为理论依据的。其基本步骤是: 1~0归纳奠基:如证P(n_0)或P(n_0),P(n_0+1),……P(n_0+t)为真(n_0,t∈N)。 2~0归纳假设:如假设n=k(k≥n_0)或n=k,k—1,…k—t 时P(n)为真(k≥n_0+t)。 3~0归纳推理:根据2~0的归纳假设推出P(n)对n=k+1时也成立。 4~0归纳结论:通过上述三步骤(实质上只两步),依据归纳公理或最小数原理等有关原理推知  相似文献   

19.
由波动方程是线性方程可推知光波场在均匀空间中传播时具有传播的独立性。然而在非均匀空间中光的传播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却几乎无人提及。在《光的波粒二象性》一书中,张光寅先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试图说明光波在非均匀空间中传播时将失去传播的独立性。但是该设想缺少理论证明,又没有通过实验验证。本文试图以波动方程为基础,推导出光在非均匀空间中传播将失去传播的独立性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从光波复振幅传播的平面波展开法及激光模的自洽形成过程出发,采用离散快速傅立叶变换法,求得了平面平行腔和直角棱镜腔的模式分布,表明直角棱镜腔由于对光有反转作用,致使其模式分布与平面平行腔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