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精神家园意味着学生在校园里有家的感觉,校园人际关系如同"家人般"关系。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学校"和"校园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本质。基于学校作为"共同体"的理解,校园人际关系具有精神性、非功利性和向善性的特点。反观我们的校园人际关系,在现时代背景下同事之间呈现为冷漠性的疏离关系,学生之间为竞争性的对抗关系,师生之间为支配性的操纵关系。因此,重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基础和救赎性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要坚持教育爱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本质,关怀和纪律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表征,需从合作和团结的角度进行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的言论中,分析孔子的仁学思想,找出共性.我们将孔丘的"仁"定义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仁学",则是关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得学问.文中引用了孔子的很多言论.涉及到人际关系得很多方面,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从现代人际关系的视角展现了博大精深的儒家仁学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的逻辑规律,是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理论,对人际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所谓逻辑,亦可泛指事物的规律,因而这里所讲的逻辑规律,并不限于形式逻辑中所讲的几条规律。 我们要讲的人际关系几条规律:人际关系结合律是讲人际关系形成的规律;人际关系的盾矛律是讲人际关系出观和避免矛盾的规律,人际关系的调节律是讲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如何调节的规律。此外还要讲到形式逻辑中所讲的基本规律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人际关系的逻辑规律与形式逻辑所讲的  相似文献   

4.
姚勇 《文教资料》2008,(23):130-132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使我们身心愉快,而不良的人际关系或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常常令我们情绪不佳,感觉压抑、苦闷,等等.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但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交往能力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谁都无可厚非,但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他们的唯一任务,除此之外,在学校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陈东平 《文教资料》2007,(19):36-37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里,我们每个人都像鱼儿般在人际关系的海洋中生存发展。而今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拒绝与别人交往、交往面狭窄、以金钱酒肉交友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改变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这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学校要达到组织目标,就必须和谐教职工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而如何协调好学校教职工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效率的高低。因此如何创建优化的教职工人际关系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是我们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的人际关系仍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症段量表,对丽水学院体育专业不同性别、年级的4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交谈、人际交友方面的困扰相对较多;学生人际关系以年级为主呈现阶梯型;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性别差异,在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女生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人际关系理论,其"和"、"忠"、"礼"、"中庸"的思想对社会的治理,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人们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当代社会实践来分析先秦儒家思想处理人际关系准则,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际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帮助人们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卡耐基成人教育在帮助人们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卡耐基在关于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中,主张在人际关系中要注重“对方个人”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往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往往表现出重国家、集体利益,而轻个人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我们应该借鉴卡耐基的确认对方个人重要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亲子冲突的心理探源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少年来说,亲子关系都是最亲密的一种人际关系,都是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普天之下,没有父母不深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现实问题,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并在真实世界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其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行为和心理的沟通过程,是人们进行物质和精神交往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分析,阐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原则和人际交往的技巧,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交往环境,以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扬州大学218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认知偏差问卷(TCBQ)和人际交往能力测试问卷的调查,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其人际交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知偏差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抑郁,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二和大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认知偏差总分上,大一和大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往总分和交往能力等级在各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认知偏差总分与其人际交往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各高校因其学生家庭背景和地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状况都会有其特殊性。本文调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225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差异,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四个维度在人际关系诊断表各分数段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年级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处于各自特定的阶段,其环境、思想、认识,目标都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此研究,特为珠海大学生优化人际交往能力提出几点建议,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相互交往是必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到他们在校园内的自身成长,也为他们走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的:住备。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培养人际交往技巧,以帮助大学生进行正常交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雷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1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重庆市五所高校39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诸如交往动机过于功利、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技巧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交往观,培养其自主负责的道德习惯,并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空符号b lank-sign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初探》的姐妹篇,在前篇的基础上探析了"个际交往"中的空符号。个际交往是最普遍、最不可逃避的人际交往,它包括陌际交往、友际交往、恋际交往、亲际交往,其"间隔"、"离别"、"代沟"等空符号的价值更微妙、更需探究。机智启动"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价值判定距离"等可操作性程序,有望提升人际交往的境界及效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在各种困扰大学生生活的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目前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环境和交往地位的变化,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等。针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地措施,诸如帮助大学生认识、选择和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大学生适应人际关系的新变化等等,从而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是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障碍。运用团体咨询方法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剧烈复制的信息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可接受的限度,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广告的效果变得越来越微弱。人际传播较之大众传播具有感官参与度高、信息反馈量大、传播符号众多等特点。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结合人际传播的这些特点,利用意见领袖和参照群体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广告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