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但面对多元文化的浪潮,大学生表现出对文化选择的茫然或迷失,一定程度上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切联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思政课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文化素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24-25,27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使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要求.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关系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文化素养问题探析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实践.拟从辅导员的视角探讨大学生文化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辅导员在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自信。只有辩证地看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识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更基础、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本质,文化自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族自信的根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行为存在着矛盾,未能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付诸实践;理想信念缺失,缺乏革命文化的精神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和更深刻理解等。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资源,以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对文化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形成与国家实力相对称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中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历史根系”之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中,要汲取朱子文化的营养,普及推广朱子文化,推动朱子文化生活化大众化;引导大学生深入研习朱子文化,把学习朱子文化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传承、创新、转化朱子文化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79):164-16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包含国学在内的中华文化正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明确国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国学与儒学、传统文化、经典、国子学、中国学、国粹等概念的关系,则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下,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传承发展问题,就是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育践行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和最新体现。换言之,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传承与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尺。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陆铭 《教书育人》2022,(5):54-5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特别是要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和理论成果同向同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需要准确理解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这一概念是在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具有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具有我国中华民族特点的中国特色的进步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宣扬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强国观念,有利于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阐明应在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创造中国特色主流文化、借鉴和扬弃其他民族外来文化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发展,民族才能强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让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从而进一步实现文化传承,激发大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培养其在多元文化冲突下的文化自信是当前亟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文化特性揭示文化安全的基本规律,用阶级斗争揭露其政治意蕴,预言文化全球化趋势抵制西方文化霸权,是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源头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等文化安全理论,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指明实践方向。因此,需重点构建增强价值观自信、筑牢精神支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基因,抵御不良思想文化侵蚀、构筑思想盾牌,掌握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主动权、优化国际环境的四位一体教育路径,切实发挥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立德树人、铸魂护航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新目标。这为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好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升华。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文章旨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有效融合路径,让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榆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运用的教育资源。鉴于此,高校务必要主动把握好两者的共通性,把弘扬传承榆林红色文化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整合互动起来,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大众性、时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