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索大西北腾飞之路的力作——《中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简介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加快中西部经济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联合举办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征...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加快中百部经济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联合举办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先后收到省内外专家、教授及政府部门实际工作人员撰写的有价值的研究论文90多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开辟栏目选发的论文在学术理论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现经有关专家评审,精选出其中的优秀论文汇集成《中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书,由陕西省省…  相似文献   

3.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为基础 ,吸收国内外一批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于 2 0 0 0年 3月组建而成的新型科研机构 ,研究中心下设生态环境变迁、经济社会史、开发治理对策、信息与咨询和生态美学等 5个研究室以及行政办公室、图书资料室、《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数字地图室、文印室等行政管理与研究辅助机构。研究中心主任为朱士光教授。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 2 8人 ,其中教授 2 0人。主要方向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治理对策研究和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作为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我国中西部经济建设步伐和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战略部署,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陕西师范大学于1996年联合举办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北联大科学教育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西北科学教育体系建构的历史贡献,为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表明,西北联大不仅构建了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而且理、工、农、医以及师范等整个科学教育体系在西北地区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为西北地区科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成就了西北地区高等科学教育的基本格局和重要地位,奠定了21世纪中国西北大开发的文明根基.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圣故里"和《西游记》文化起源地之一,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及"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连云港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不菲的发展成绩,但是其经济总量不仅在江苏省长期徘徊在倒数第二,与周边的兄弟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而且在陆桥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中也排名靠后。因此,发展的重任迫在眉睫。本文紧密结合连云港实际,首先分析了我市提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重要意义,接着阐述了提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时机。目前学术界关于西北地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经济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具体对策,然而,西部大开发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单一增长,而是西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加强对西部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有助于人们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西部社会的过去以及区域发展特点,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西部的各项建设。秦燕教授所著《清代以来的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下简称《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西北历史文化的专著。宗族是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始文献分析和考证法,全面审视抗战期间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发展,探讨近代西北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肇始与演化。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立足本土,以其全面的学科与课程设置、雄厚的师资队伍、逐渐完善的实验设施以及从严治教、通专并重、讲求实际,经验与学理试验三者并重的科学教育观念,逐渐构建了独立而完善的工程教育体系,迅速提升了西北工程教育的总体水平,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国立西北工学院不仅首开西北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奠定了西北地区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西北乃至中国工程学科的发展,其教育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工程实际,从而加快了西方科学教育在中国西北本土化以及整个西北科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北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参与体育活动的特征行为;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整理和说明.并对西北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西北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西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社会调查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初步探讨了当前影响西北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为改善西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落后面貌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研究》一书,是陕西师范大学该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新成果。全书由17个专题项目的论文构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建国50周年之际出版。读完全书,给人以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之感。改革开放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及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东南沿海及经济特区,在区域发展上的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必将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和下一世纪经济的总体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江泽民同志今年6月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相继到西北地…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阐明了国家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条件、市场监管、市场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人口较少的散杂居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人口较少散杂居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十分滞后,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各项社会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中困难重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对丽江玉龙县普米族散杂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丽江玉龙县散杂居普米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研究有助于解决丽江玉龙县散杂居普米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对走社会主义和谐小康之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衡量竞技体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即奖牌数进行汇总分析,发现竞技体操在全国的发展程度具有地区差异性特点,就西北地区而言,其与全国的差距很大,相对落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论证了制约西北地区竞技体操发展的诸多因素。最后在肯定西北现行的竞技体育发展策略的同时,提出了走符合西北地区特点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角度论述城市发展应当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汉唐时期,西北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曾有过辉煌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城市的政治地位以及城市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今天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相对较低,除了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城市的政治地位在全国城市等级系统中相对较低,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较低有密切关系。重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提高西北地区城市在全国城市等级中的地位,正确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为城市产业确定合理结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设和文化氛围,是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1年9月28日,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在陕西师范大学成立。至此,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民族学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目前有4个: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宗教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西北地区跨界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的人员构成主要是:中心主任周伟洲教授,他是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民族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与政府津贴获得者,并兼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中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浙江港航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港航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指数增长速率比较等方法定量揭示浙江港航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可为港航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运用国内外区域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就我国西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科学论证,构建了点、线、面结合,极点带动,轴线突破,贯通西北五省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对实施这一规划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必须紧扣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努力探索"城乡联动""院地联动""院校联动""校企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方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大改革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战略作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规模与质量上呈现一种张力性矛盾:一方面,一些区域的职业教育投入水平跟不上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地区佛教文化重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西北地区,迄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上不同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所在不同。佛教最早传入西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久在西域。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西北地区东部有了较大发展。隋唐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关中。宋代以来,汉传佛教渐趋衰微,而藏传佛教在西北地区河湟流域异军突起,蒙元时期日益兴盛。明清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转移到了河湟地区,奠定了近现代以来佛教在西北地区分布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是地方高校联系区域经济社会的一条重要桥梁和纽带。发展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有利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助推其自身转型拓展。在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还存在意识模糊、途径狭窄、内涵不足等问题,必须从科学定位营造良好氛围、有效教学确保人才质量、紧扣需求打造精品、校地互动共筑资源共同体等路径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