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简作《现规》,《现代汉语词典》简作《现汉》. [下载]xià zài将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料复制到某台计算机上(跟“上载”相对).(《现规》第1版) [下载]xià zǎi将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料复制到本台计算机上(跟“上载”相对).(《现规》第2版)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新版”)对一些词语的释义作了改动,其中有几个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应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启用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语的解释都是“开始使用”,但是新版词典将举例中的“启用新秀”换  相似文献   

3.
默墨【请你判断】例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默·守·成·规·,否则成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错误辨析】可能很多同学都看出了例句中的毛病——“默守成规”一词错了,“默”应写作“墨”。为什么要写作“墨守成规”呢?原来这里的“墨”是指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翟(dí),相传墨翟善于守城,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而成规是指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成语“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含贬义。你们弄明白了吗?【正确用法】例句1:这次课文默·写·我又没过关,看来免不了一顿责骂了。例句2:墨·守·成·规·,不敢…  相似文献   

4.
近日翻检《汉语大词典》、1989年版《辞海》、社科院语研所《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汉语词典》)及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以下简称“陈氏注译本”)、王先谦《庄子集解》(以下简称“王氏集解本”)、郭庆藩《庄子集释》(以下简称“郭氏集释本”)等专著,得益匪浅.但也有若干条目的释文尚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词(字)典上,一般都有“采同‘彩’”的说法,因此把“丰富多彩”、“没(无)精打采”写成“丰富多采”,“没(无)精打彩”都不算错,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和语文课本上都这样写。如1978年初版本《现代汉语词典》中,在词条“丰富”的例句中写的是“丰富多采”。又如1995年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中写的是“没精打彩”(系朱自清先生所为)。但到  相似文献   

6.
祖冲之儿子叫祖暅.“暅”字究竟读什么?长期来不统一,各读各的. 《辞源》、《辞海》(旧)都没有这个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啦"音g亡ng〔更〕.1979年新《辞海》给它注音是xuan〔选〕,又读g色ng〔耽〕;1980年《新华词典》注音是xt,ar;、g亡:1〔亘〕;新《辞源》又把t'I亘"(xoan)作"啦". 据数学史家梁宗区教授考证,"啦"应按隋《博稚》注音读"g色nq'。(群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磨 liàn”该写成“磨炼”还是“磨练”,曾经颇有争议。1996年修订版以前的《现代汉语词典》均只收“磨练”,未收“磨炼”。有些著述明确指出“磨炼”是错别词,应改为“磨练”,如《常见错别字辨析手册》(杜维东等,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67页和《形近易误字八百组》(杜智群,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108页。与此相反,《容易用错的字》(晓敏,北京出版社,1978)27页指出“磨 liàn”应写成“磨炼”,不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本)《〈孟子〉简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抵掌而谈。”笔者认为,句中“抵掌而谈”一词使用欠妥,应改为“扺掌而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5版中对于“扺掌”的解释是“击掌(表示高兴)”,并例举了“扺掌而谈”一词,而且还在后面作了强调说明:“‘扺’不作‘抵’,也不念dǐ。”由此可知,原句中使用“抵掌而谈”是不够恰当的。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又查阅了一些较有权威性的资料。《说文解字》中说:“扺,侧击也。”《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对“抵…  相似文献   

9.
在鲍照的乐府诗中,《拟行路难十八首》历来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它作于何年?主旨何在?对于这些,学术界至今有不同看法,迄无定论。故本文不揣翦陋,特提出加以探讨。 (一)《拟行路难》作年考辩。 关于鲍照的《拟行路难中十八首》的作年,目前学术界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少作”,一是“非一时所作”,近又有元嘉二十一年之说。 最先提出“少作”说的是陈祥明,他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说:“《拟行路难》诸篇,应是明远少作。”其后又有陈沆,他在  相似文献   

10.
一.“录像”而非“录相”、“录象”《汉语大词典》认为,“录像”亦作“录相”,“录相”居后且是“亦作”,这表明,汉语中尽管有“录相”,但远不如“录像”通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只有一种写法:“录像”。可见,“录像”是规范的,而“录象”是错误的。二.是“摄像机”而非“摄象机”、“摄相机”《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有“摄象机”,但未收录“摄象”和“摄像”。1996年修订本改为“摄像机”,且收录了“摄像”一词。这告诉人们:现代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中“女儿”一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儿”是汉语口语常用词,它最初表示“女子(女孩子)”,后来又可表示“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后最终取代前成为其现代意义。本拟探究“女儿”的现代意义出现的时间,并描写它在近代汉语中的种种用法。通过对献的详细检核,初步论定现代意义上的“女儿”至迟应出现于宋代,比通常认为的《水浒传》时代要早得多。这可以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语辞书编篡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崔尔胜 《学语文》2009,(5):41-42
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称量对象截然二分,不相混同。前者称墨植物。如“一棵草”,后者称量颗粒状物体。如“一颗石子”。但如果阅读一下明清小说,如《西游记》,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棵”与“颗”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相混的。这说明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截然二分的用法有一个发展过程。量词“棵”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巩固期。  相似文献   

13.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词汇”?词,就是词语,汇,就是总汇、总和,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是指一种语言的词语总和,“鲁迅的词汇”“《雷雨》的词汇”是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收入了庄子的名篇《逍遥游》(节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教材注释为:“[彼其于世,未数(shuó)数然也]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数”注音为shuó,笔者认为,此注音有误。正确读音是什么呢“数数然”又为何解释为“拼命追求的样子”呢?现就这两点作如下考辨。“数”,《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汉语大字典》都只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书写形式上,并没有“你”和“妳”的分别。打开《辞海》,“妳”字,一作“奶”的异体字,一作“你”的异体字。又查“奶”字有“嬭、妳”二异体字,“你”字有“妳”作异体字的注释。现行《新华字典》里“奶”字的异体字是“(女用)”,当今电视台里播放通俗歌曲时字幕上也常出现“妳”字,演唱者发音时读作“nǐ”。按《新华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对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方法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成为热点问题.“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把素养视为经常修习的涵养.《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强调其是后天习得和养成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陶炼 《语文学习》2024,(3):77-78
<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旋涡”的释义是:“(1)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注意用于液体时一般作‘漩涡’。(2)比喻牵累人的事情……也作漩涡。”该词典在同一页对“漩涡”的解释是:“同‘旋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样的处理似乎蕴含着两点意思:第一,“旋涡”作为主词条,应该是更常见也更规范的推荐词形;  相似文献   

19.
相在古代汉语中,“相”作名词、副词是一般的用法,作人称代词则是其特殊的用法。例: 1.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2.苟富贵,毋相忘。(《陈涉世家》) 3.乘其厉声以呵,则嗓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例1中的“相”,作“我”讲,代刘兰芝,是第一人称代词;例2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主谓结构作补语的“得”字句,(以下称主谓补语“得”字句)是唐代新产生的一种程度补语式。这种补语句式发展很快,是汉语补语式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游记》(以下称《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出现得比较多,运用范围也比较广,形式多样,语义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然后与《关汉卿戏曲》和《红楼梦》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出现情况作一简单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西》中这类句子的特点;最后再与现代汉语中这类旬式作对照,可以看出一些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