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体制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79-85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体制与制度创新在建设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其更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并以企业、科技、土地、财政和户籍等5个体制与制度创新为例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创新发展呈现不确定、非连续、知识交叉、跨界融合等属性,渐进性创新范式对研究与增长的支持作用存在局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越来越依赖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及其所嵌入的国家创新体系支撑予以实现。研究亟待开发有助于解析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创新范式理论框架。因此基于战略导向的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和全面创新的研究基础,提出"整合式创新"理论框架并融入中国情境。再以中国高铁产业案例为基础,对相关文本材料整理、编码和分析,验证"整合式创新"理论框架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的应用,并补充该框架中的构念内涵。整合式创新及其在中国高铁产业的应用为中国情境下创新范式的涌现与重大科技创新实践的归纳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4,(1):5-6
<正>2013年11月1日,中国·成都皮革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这是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国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工作之一。此前一天,"中国生产力促进协同创新智慧工程暨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112名生产力促进中心代表参加了会议。"协同创新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提供先进的互联网应用工具,共建互联互通的"中国生产力促进协同创新云服务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2,(14):24-27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评估报告》是中国科学院落实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要求,组织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评估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5.
工程科技人才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的主力军,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还具有较大差距,合格工程师的数量排名居于后列。为此,要大力推动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职业化、国际化发展。在探讨职业化、国际化理论内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国当前工程科技人才开发中的不足、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国际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开发制度和实践,提出推进中国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国际化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在航天工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性的创新做法。从文化、技术、组织三个方面重点提炼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创新特色。认为文化基因铸就了中国航天创新发展之魂,自主创新奠基了中国航天工程技术能力,系统思维造就了中国航天工程独特管理模式。中国航天工程创新是中国式创新的典范,值得其它领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86-9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观念与文化落后,必定导致经济落后,要想超前发展,第一就是观念与文化创新。舍此就很难在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8.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92-96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研究入手,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系统+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补联动,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引擎。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可以发展,其中关键的一环:“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的未建设,它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在21世纪初,组织和实施“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大工程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目前仍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将以中国高铁工程为例,分析国家重大工程的颠覆性创新模式。本文首先从前人对颠覆性创新相关理论的研究出发,进行系统性回溯并总结颠覆性创新的内涵;同时从中国几类典型国家重大工程的历史发展分析,总结国家重大工程的内涵;基于二者内涵的认识,构建国家重大工程颠覆性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技术创新水平-时间维度、市场规模-时间维度、产业分工维度分析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实施主体、主导要素、关键爆发点的角度分析高铁发展要素的作用机理,构建中国高铁颠覆性创新的“三三三”模式,并从创新特点、适用范围、创新条件视角分析高铁模式;最后总结全文并从普适性角度分析本文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9,(12)
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科技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是驱动纺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该文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进技术研发中心、成立生态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重点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介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科技与纺织产业融合方面的工作实践,探索促进技术与经济高效融合的"学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