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杜振庭  曹丽敏 《现代语文》2006,(11):102-1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化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化建设,促进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化产业快速增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促进和谐化建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化基础,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就成为现阶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职业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学院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师生员工创造了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友爱、励学进取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局利益出发,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一大亮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旨在揭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验、教训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革命和建设是同时存在的社会主义两方面本质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凸现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和谐的实践主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它立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相统一,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提到了一个新境界;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科学内涵和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然 《青海教育》2008,(12):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努力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保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部分、各个领域协调发展,保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调一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和吸纳外国文化的合理内容,以服务大众为方向,使和谐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体现着一个政治的时代,也体现着一个文化的时代。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开放的社会,一个在集体的共同奋斗中,充分容纳个人的创造力的社会,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人民公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是针对现实“社会冲突”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但其文化渊源却相当悠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大同太平、民为邦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和谐因子,实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在当前,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基因,必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协调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全部认识之大成,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全国面前。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如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