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心理应激对网球运动员免疫球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8名在校高水平男、女网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TAI量表测量其焦虑特质,采用比浊法测量其免疫球蛋白含量,分析不同焦虑特质的网球运动员在心理应激后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心理应激后,高特质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M高于低特质焦虑组,而高状态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明显低于低焦虑组,高焦虑组的运动员免疫抑制表现更为明显。结论:根据运动员的焦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稳定运动员的情绪,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美国旋皮尔伯格教授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于1991年4月,10月先后两次对参加山西省大学生田径选拨赛的150余名男女优秀田径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焦虑问题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焦虑确实是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较差的成绩。教练员应采用不同的心理调节方法,使运动员达到适宜的焦虑程度,以实现由经验型转入科学先导型的训练与比赛的目标,有效地提高我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升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1):87-9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描述福建省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特质焦虑情况,并浅析竞赛状态焦虑水平与福建省太极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相关关系。结论:福建省优秀太极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处于适宜水平;低认知焦虑与高状态自信心能提高黄颖祺的难度稳定性;周斌的难度稳定性与状态自信心成高度相关,状态自信心的提高有助于其难度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施皮尔伯格的《特质——状态调查表》,对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专业的96名在校学生的《视唱练耳》课考试的焦虑现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音乐专业学生的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考试的临近,其状态焦虑水平持续上升,而考试后状态焦虑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观察法、量表测试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对湖北省高校篮球运动员和专项学生的焦虑与气质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是运动员与专项学生的赛前状态焦虑都具有位置差异:中锋高于前锋、后卫,前锋、后卫间没有差异,而特质焦虑各个位置闻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运动员和专项学生的气质特征影响其特质焦虑和赛前状态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12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状况进行测查,并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及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对二者与焦虑的关系及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与应付方式量表的自责及苦恼表露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1),特质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苦恼表露指数及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对焦虑的解释贡献率达15.0%;结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也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去面对从而逐渐降低其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是否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方法: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阶段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注意训练前,两组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相同;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与训练前相反。(2)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无显著差异;而中训组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2)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考前心理辅导方案对考虑焦虑、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辅导效果,以及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干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多大的提高。研究方法:采用斯皮乐伯格的“测验焦虑调查表”(TAI)(上海师大叶仁敏修订版),对98年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出的考虑焦虑程度分为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分别对其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高焦虑会影响学生的考虑成绩,低焦虑有利于成绩上升。无论是高焦虑组还是低焦虑组受辅导后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呈上升趋势,而高焦虑上升幅度较大,尤其是经个别心理干预后效果更明显。结论:老前心理辅导确实有利于改善高焦虑考生的心态,提高考试成绩。表明,此方案在中学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使用《运动员应激量表》对参加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的375名运动员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心理应激水平.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运动员遭受的心理应激较多.6个分量表的得分由高往低依次为比赛失利、内外压力、环境因素、运动受伤、人际关系、日常生活遭遇.调查结果可为普通高校学生运动员心理应激训练及比赛时为学生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叶平等人编制的中国标准化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简称焦虑-C量表,测试时称CCTA-C问卷)测试了我国77名青少年运动员,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总体上高于男性运动员;2)运动员的年龄、运动年限、运动等级与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相...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0年我省武术套路锦标赛自选项目女子少年已组单顶成绩前12名运动员的省十五届运动会指定动作完成情况的临场统计,对我省优秀武术运动员江苏省十五届运动会武术指定动作完成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揭示关键性问题,引起运动队重视,实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2.
对一名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期间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动态和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该运动员发生Choking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强的自我意识和心理高压的影响下产生了认知焦虑、躯体焦虑、自信心焦虑和社会焦虑,并对比赛效能感产生了严重的负影响,导致比赛失误.最后通过本个案研究提出Choking突变模型,对预测比赛成绩和指导运动员大赛前的心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幼儿武术套路的学习,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以避免因为教学内容、方法等安排不合理而造成运动损伤和不良后果;幼儿武术套路教学应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趣,使孩子在武术套路学习中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市从事武术套路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德州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年龄阶段,高中(中专)年龄阶段的武术套路运动员严重缺乏: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运动热情和注意稳定性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性别间的比较,非智力因素则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在运动责任心、运动自信心、运动好胜心、运动独立性方面,参加过市级或市级以上比赛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作为现代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已经风行半个世纪之久。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也是协调因素发展的过程,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协调的内涵和外延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竞技武术套路的协调包含传统武术、动作组合、文化和体育、音乐、服饰以及器械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首届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选手为调查对象,对不同选手的竞赛焦虑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男女大学生体育舞蹈运动员要分别采用不同的竞赛焦虑训练方法,并让他们经常性地参加一些大型比赛以锻炼其心理素质等合理化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竞技水平,创造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mathematics anxiety among high and low achieving students (N = 237, grades 9 and 10) by contrasting trait (habitual) and state (momentary) assessments of anxiety.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rait anxiety measures are typically rated higher than state measures. Furthermore, the academic self-concept has been identified to play a moderating role in the trait-state discrepancy, with higher academic self-concept leading to a lower discrepancy (i.e. less overestimation of trait anxiety if state assessments reflect actual experience). Therefore, we assumed that high achievers who were expected to have high academic self-concepts would exhibit a smaller trait-state discrepancy than low achievers. Results confirmed these assumptions and revealed that high achievers even underestimated their trait anxiet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d differences in test anxiety on high‐stakes standardized achievement testing and low‐stakes testing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irectly examine differences in young students’ reported test anxiety between 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 achievement testing and classroom testing. Three hundred thirty‐five students in Grades 3 through 5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Students completed assessments of test anxiety following NCLB testing and typical classroom testing. Student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overall test anxiety in relation to high‐stakes testing versus classroom testing on two measures of test anxiety, effect sizes r = ?.21 and r = ?.10. Students also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cognitive (r = ?.20) and physiological (r = ?.24) symptoms of test anxiety in relation to high‐stakes testing. This study adds to the test anxiety literature by demonstrating that students experience heightened anxiety in response to NCLB testing.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大学生业余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探讨了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对运动技战术水平发挥及比赛成绩的影响;揭示了与足球运动员焦虑状态相关的因素;旨在为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状态调整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