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桂霞  李昕 《课外阅读》2010,(10):138-138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标:1.运用朗诵技巧,流畅、充满感情地诵读课文。2.理解歌词大意,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3.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不屈精神,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3.
陈世凯  任重 《贵州教育》2008,(15):24-25
教材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漂浮在黄河之上的凶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与智慧,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以饱满的感情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揣摩精彩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3.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目标:掌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二)教材分析诗人光未然在1939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4课。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二)使学生了解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专心的道理。三、教学流程(一)词语导入,感受人物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歌曲,学会曲谱和歌词,对于海边孩子的生活和情趣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2.初步感受歌曲,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旋律不同的表现手法。3.为进一步处理歌曲做好准备。二、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谱中的附点,学唱歌词中的一字多音等。三、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机、磁带、白纸、大歌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赶小海》的歌曲进教室二、发声练习  相似文献   

7.
张凤琴 《教书育人》2012,(Z2):35-36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3.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三、德育渗透目标(一)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四、教学方法(一)语言品读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三、教学过程:1.导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析句、想象,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了解词体师:说说你对词的了解。(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协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俗等;能流利、有感情地为别人讲述自己喜欢的民族故事。能力目标——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网上冲浪),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查找、筛选、汇集资料等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具体的语言情境理解有关语句。3.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惊涛骇浪的气势,领悟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镇静、智慧、机敏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莉 《湖南教育》2013,(3):26-27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  相似文献   

15.
<正>一、设计理念《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三、重点和难点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能积累一些词句;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品读和讨论来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的含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准备CAI课件。表现阳光像利箭、像金线洒向大地的摄影作品。描写阳光的段落。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组际间赛读生字、生词。2.学生自由读课文。二…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一、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三次出现为线索,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一、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并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每次出现“我”的感受有...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和线索。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二)能力目标。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领会重点语句对文章的感知,从整体到局部的深入作品意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3.培养自己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和线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中的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二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文化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会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特点。2.能力目标:从各个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力量,培养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相似文献   

20.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一、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二、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