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媒介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 kevin Maney)曾大胆预测: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媒介市场竞争逐渐成为媒介品牌的较量.但是,中国传媒界并没有高度重视媒介品牌建设,以致中国传媒或名牌栏目遭抢注事件频频发生,报道屡见不鲜.据2004年6月1 8日《市场报》报道:央视的"大风车"被抢注在儿童食品、服装、玩具上;"东方之子""焦点访谈"被抢注在白酒上.据2007年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蓝皮书》显示:中国内地2700多份报纸中,为自己的报纸名称进行商标注册的仅为11.92%,有将近9成的报纸并没有进行商标保护.而全国8500家期刊中,注册率也仅为18%①.媒介品牌被恶意抢注,品牌建设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34):14-14
《夜宴》上市之际,名人效应是不少厂家喜爱的“香饽饽”,有经济基础的生产厂家往往不惜重金请明星代言产品。而一些“投机取巧”的商家,则希望通过“抢注”商标这种无本万利的方法,来获得最大的“明星效应”。继歌手雪村和超级女声被抢注为安全套商标后,北京某知识产权事务所透露,他们监控到了两个用章子怡姓名注册的商标。所注册的产品类型,除了药品外,还包括一种驱鼠驱虫的电动装置。由于此事涉及侵害章子怡姓名权,该事务所刘先生已经联系了章子怡哥哥章子男,章子男对此表示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3.
新华书店商标之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华书店商标窘况 1997年,被新华人采用了几十年的“新华书店”金字招牌被一位美籍华人作为商标在美国注册,进而向新华书店索要50万美元的在美商标转让费,并开出以后凡新华书店在美国的活动均要从中收取20%干股的条件,这让新华人感到愤怒而又无奈。直到1997年1月才以新华书店总店的名义注册了一个服务商标,还只能允许总店使用。而在国内,全国3000多家新华书店作为独立民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我国期刊商标的注册现状,对刊名商标被他人直接抢注和相似期刊刊名商标被注册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对期刊刊名进行防御性注册等相关措施。同时,对刊名商标在作为无形资产增值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期刊出版者必须做好刊名商标等处于期刊核心的无形资产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5.
2006年,福建商人李振勇将"中央一套"抢注为避孕套产品的商标,其市场价值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炒到了40万元。舆论哗然,民众震惊。姑且不谈李振勇的行为是否涉及到侵权,其行为的警醒与启示,已足以使我们媒体人对  相似文献   

6.
期刊名称具有商标的作用,在被他人抢先申请商标注册时,可作为未注册商标寻求商标法的保护,阻止他人的抢注行为。欲达此目的,期刊社要提供有针对性的证据证明,即期刊名称具有商标的属性,期刊名称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抢注人采用不正当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一些境外企业和个人掀起了抢注中国知名商标的狂潮。这种恶意抢注行为同时暴露出国内企业商标知识产权境外保护意识的薄弱。相关专家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国内企业急需全面提升商标国际保护意识,加快商标的国外注册,为产品迈出国门创造条件。“中国制造”之海外战2003年年初,一家名为“加拿大中华老字号商标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拿大公司,在当地的面食商品上申请注册了“桂发祥十八街”商标。据加拿大官方网站内容显示,200…  相似文献   

8.
借助商标强化品牌--浅谈出版社品牌建设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一则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使”胡东华系列文教图书”引起了我国出版界的关注,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教图书注册的图书品牌商标。以众多出版社注册商标为代表,我国出版业开始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无形的品牌信誉与有形产品或服务共同  相似文献   

9.
非遗的商标保护模式具有重要价值。通过12123条非遗商标检索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实践中将非遗符号注册为商标的现象已大量存在,且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非遗商标总体注册成功率较高。非遗商标申请中由企业和个人申请的一般商标占比很大,由协会、政府或事业单位申请的集体和证明商标占比极低,说明非遗商标申请更具私人性和分散性,由协会、政府或事业单位统一组织非遗的商标法保护不充分。另外,非遗商标申请中存在太多与非遗内涵不相关的申请,甚至可能构成贬损性、欺骗性、代理机构以及恶意申请,极可能造成对非遗内涵的歪曲、侮辱或淡化。显著性问题对非遗商标申请的阻碍部分程度上存在,而显著性判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权利人缺位和制度缺位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形势,应通过积极利用现行商标法制度资源排除外部人抢注、注重非遗商标标识设计的显著性、充分发挥证明和集体商标优势以应对,还应构建"非遗符号数据库",变"事后排除机制"为"事前排除机制",统一规制非遗商标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下,品牌抢注蔚然成风。由于蕴含着较高的商业附加值和社会美誉度,知名品牌一旦保护不力,很容易成为市场逐利资本追逐和侵略的对象。如浙江广电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知名广播栏目品牌“浙江第一线”被一家米线生产厂家抢注,电视民生休闲频道“1818黄金眼”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学术期刊刊名商标的注册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主管者和主办者对刊名商标的注册不重视、相关法律规定对学术期刊刊名商标注册条件有所约束等问题.学术期刊应该从多方面提高对刊名保护的认识,争取在法律制度层面突破现有条文限制;做好内功展现期刊品牌的独特设计和内涵,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保护等对策,帮助我国的学术期刊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能够维护自身权益,并从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图书品牌的塑造与延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品牌是从“品牌”这一概念中衍生出来的,是品牌的种概念。品牌,《辞海》的解释是:“品牌,亦称‘厂牌’、‘牌子’,指企业对其提供的货物或劳务所定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主要是供消费者识别之用。”品牌的组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用语言称呼的部分;二是品牌标志,是指品牌中可以被识别但能用言语称呼的部分,如符号、设计、色别等。企业如将某品牌在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注册登记之后,即成为“商标”。图书也是一种产品———一种文化产品,生产目的是为了销售、传播,所以,图书品牌的涵义可以从“品牌”…  相似文献   

13.
日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陆续领到了24类商标注册证,“楚天传媒”品牌获得法律保护。通过省商标事务所,申请注册44个类别的“楚天传媒及图”商标,涉及传媒、服装、饮料、化工、电子、机械等领域,项目包括电视广播、新闻社、电视播放及  相似文献   

14.
打造新闻名专栏.在同质竞争的胶着状态下.被媒体视为实施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撒手锏”.以标示自己的特色、构建自己的品牌.使其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1日是我国新《商标法》正式施行的日子。这天虽然是周六体息日,但大连市商标事物所办公楼里却人头攒动。其中,大连《足球周报》总编辑张嘉树,把自己喜爱、并得到读者赏识的栏目“四大扯”,作为一个由文化现象所形成的“品牌”,以商标的形式申请注册保护,并希望通过这个注册“品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使栏目的商业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商标权益保护问题还没有受到业内应有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图书馆标志注册成商标对服务发展的正向影响,分析了图书馆申请商标注册涉及的标志的保护性、服务商标注册策略、著作权和商标权冲突等问题,对图书馆的商标管理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业界动向     
城邦以网络用语申请商标惹争议“好人卡”、“rz”这些网友惯用的网络语言及流行符号,一直是台湾原生网络文化中的特殊创意,不过最近网友发现,这些网络用语被城邦文化事业申请为商标,且应用范围从衣服、文具到日用品,引得广大网友极大不满。网友认为,好人卡及rz是网络的集体创意,不是城邦里哪位作者或编辑创造,注册为商标形同剽窃、侵占。“好人卡”及好人文化是去年网络最热的话题之一,网友惯称追求异性被拒就是被发“好人卡”,“好人”在网络衍生不少创意,如单身网友自称“好人团”成员。而今年才在学测中引起话题的“Orz”,已成为台湾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关于加强图书品牌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此引发了一股重点图书、品牌读物商标注册的热潮。据笔者了解 ,这几年市场反映比较好的图书 ,如山东画报社的《老照片》 ,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红镜头》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等都曾就书名商标向工商管理部门提出注册申请。在几代中国读者心目中享有盛誉的著名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1999年推出新世纪版 ,卖得非常的火爆。而此前少年儿童出版社为避免出版界“跟风”、“搭车”者对这一图书品牌可能造成侵害 ,采取“领先一步”的自我保护措施 ,申请书名商标注册。“注册热”的升温 ,…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国首届品牌媒体高峰论坛召开,评选出中国媒体100强,其中包括“中国十强电视品牌媒体”,东南卫视与央视、凤凰卫视、华娱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十家强势媒体荣登此榜。认真分析这十家登榜媒体,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共性之一就是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东南卫视的个性品牌就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知名品牌被抢注为商标,媒体无形资产流失的情况已引起业界和有关学者的关注.怎样应对,怎样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媒体来之不易的知名品牌?本文主要从事前预防的商标法保护和事后补救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两方面入手探讨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