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正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表达情感的途径。在很多优秀的音乐作用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音乐知识,而且在作品中还体现着作者丰满的情感和思想。我们欣赏音乐就相当于是在感性地体验情感和思想,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唤醒我们对音乐的感觉,提升我们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内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教育者们所青睐。在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正在快速地向素质教育转变。音乐作为提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1):179-180
美术与音乐一样,都是具有深刻内涵及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像音乐一样在特定时间、氛围中使人感悟到其中十分深刻的情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美术作品中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初中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要能够以敏锐的观察力去洞悉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真实的情感体验去感悟作品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日常美术课程教学的工作时逐步渗透情感教育,以通过长期的教学熏陶,促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世界、健全的思想品格,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提升个人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3.
论音乐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音乐的角度考察,情感教育首先是一个发展人的思维的过程,它强调发展人的形象思维,侧重感性体验,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情感教育又是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过程,它主张从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从一定的创作背景,从作品的文学内涵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和道德力量。情感教育还是一人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的过程,它注重对大量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和利用,在提高人的音乐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和塑造人的高尚心灵与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以音乐作品为载体,在进行音乐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意志上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5.
刘珩华 《教师》2013,(19):82-82
音乐和创作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劳动,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凝聚着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体现着人们的浓厚情感。音乐教学正是应用具有丰富情感的各种音乐为载体,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一、审美情感的培养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也是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音乐教师是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应对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从而成为优质媒介,使学生感知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0):148-149
音乐是现代化高中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表现人类情感思想的载体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将"情感教育法"应用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的内涵和特点,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率。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在于对知识的获取,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笔者结合自身高中音乐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音乐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于推进我国现代化音乐教育改革,提升高中生的艺术涵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学歌曲教学前的“导入”在各种方法应用的同时,应用紧紧抓住音乐情感,音乐审美这根主线,挖掘出歌曲作品中的情感力量,并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一在近五百年的西方文学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教育哲理小说。这些小说往往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发展历程,来表达作者的教育理念。其中有不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对情感教育进行了诠释和探讨。《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它记述了主人公爱弥儿和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过程,从而提出了先进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特别强调在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须抓住他们“劳动,教导和勤学”、“激动和真情”的特点,以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主,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良好的意志,使他们养成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音乐艺术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性,重点列举了作者在多年的教研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有关音乐情感教育的生动教学案例、课题和对教学的一些体会、观点,对深化音乐情感教育有一定指引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饶军 《铜仁学院学报》2007,1(5):117-118
作为情感教育的器乐教学更应注意让“艺术教育艺术化”这一理念的渗透,改变重技轻艺的教学思想,强调在审美体验中学习技术,在音乐活动中释放情感,只有不局限于器乐演奏技术范畴的教学,才会更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以及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必要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立足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以音乐故事为依托、音乐旋律为主线,积极渗透情感教育,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课文是情感的载体,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无数的教育事实也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语言文字里蕴含的思想情感而产生的心理意识,再经过老师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去拨动、震撼情感之弦,学生就会动情,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黄秀秀 《文教资料》2007,(27):118-119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情感教育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倡导的理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贯彻情感教育思想,指导学生理解歌曲作品创作主题、明确内容意义、把握思想感情,促进师生情感互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郝玲 《辅导员》2010,(14):118-118
音乐教学是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思想教育于美育之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音乐美的旋律情感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李淑清 《辽宁高职学报》2002,4(2):23-23,108
在由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构成的素质结构中,非智力因素处于中心地位,而情感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鉴赏音乐名作、在学生音乐实践中渗透等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收效很大。  相似文献   

17.
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利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育的特征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育以情感支持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融入情感教育:一是使用语言、音乐营造气氛,促使学生领悟情感;二是利用情境教学,深入分析课文表达的情感;三是挖掘文章背景,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种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尝试把器乐引进课堂,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