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北京、沈阳、长春、吉林等地80余位研究清史、满族史的专家参加并分头撰写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治亭主编的,十卷本(分装十册)、310余万字的《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独家发行。《全书》命题选材新颖独特,在中国以一个家族来全面系统地反映其历史与现实,生动地记述其族人在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与建树,实属首创。《全书》中《家族全史》卷,以30万字的长篇,翔实地演绎了从明代崛起于中国东北白山黑水间的一个家族——爱新觉罗家族,从天女生始祖开始,直到1995年上下600年间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7月22日上午,崇文区宣传贯彻《档案法实施办法》动员大会在区政府会议厅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司长段东升,崇文区人大副主任林特溟、区政府副区长金毓嶂,市档案局副局长罗运鹤及有关方面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1935年陈立夫赴苏之行,由于是一次绝密行动,迄今公开的史料中记录甚少,即便提及,也是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陈立夫个人回忆以及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口述历史"档案,非常详细地记述了这次秘密之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那些已经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口述"栏目的文章集结。它旨在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去感受、丰富和拓展历史。文章均由事件当事人的口述回忆构成,通过对叙述细节的挖掘,恢复历史的真实全貌。本刊选摘了梁文蔷口述回忆父亲的文章。作为梁实秋的幼女,提起往事,时时让她沉浸于快乐、忧伤和怀念交织的复杂情感中。  相似文献   

5.
杨吉琳 《出版广角》2016,(12):80-82
口述作为一种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先天具有文献性,而从纪录片的起源则可以看出文献性是其本源特征,因此,口述体纪录片是最能体现本源特征的纪录片形式.借由口述方法的使用,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和当代性两个方面.私人化为我们呈现新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细节,当代性为我们建立对当代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从口述史工作、全书架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一书进行了细读。从口述史工作来看,该书口述者与整理者的师生关系,以及整理者对口述史的理解,保证了口述史料的丰富性与可读性;从全书架构来看,该书以时间为纲,分时期记述了口述者的生活、工作和学术经历;从学术价值来看,该书记录了彭斐章先生的从教经历和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图书馆学的教育理论;从史料价值来看,该书再现了学人视角下的“文华精神”,补充了图书馆学人的个人历史,梳理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个人叙事中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7.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8.
晓章 《北京档案》2005,(6):8-10,13
金毓嶂先生是满族人,清皇族后裔.1999年1月他出任北京市崇文区副区长,在分管档案工作这几年,不仅结识了不少档案界、史学界的朋友,跟"档案"似乎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区档案馆的同志讲,这位副厅级的政府领导不仅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家谱史料捐赠给区档案馆,而且在支持档案事业发展、确保档案馆安全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平时不管他工作多忙,每周都得抽空到档案馆转转,尤其是逢年过节放长假之前就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来已久,即便从孔子编定《春秋》算起,也已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其后,《史记》开始的二十四史、《清史稿》以及难以数计的稗官野史,全都是文字的记述。到了二十世纪,西方有了录音机等录音设备,便有了记述历史的口述档案。而我国,迟至二十世纪后半叶,才出现张学良等人的口述档案。不过,这些人都是历史名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口述档案,隐讳了不少史料,回避了许多史实,  相似文献   

10.
口述历史为图书馆馆史的撰写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素材,具有丰富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细节、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弥补文本文献的不足、反映口述者的认知价值等作用。然而,口述历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对比考证后才能加以利用。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包括3个层次:展现事件或人物的"实况";恢复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理念和价值取向;将其理念和价值取向置于今天的价值取向下审视。因此,馆史口述历史采集过程中应要求口述者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义  张渝珩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3):145-151
[目的/意义]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口述文献采集工作,提升我国图书馆口述文献利用服务水平。[方法/过程]通过网络、文献、邮件等方式,对美国国会图书馆下属的美国民俗生活中心进行全面调研,对其开展的退伍军人历史、职业民俗、民权口述历史调查和洛马克斯家族等典型项目进行介绍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该中心开展口述文献采集与利用的经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认为,该中心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探索多元化采集模式、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设立各种基金与倡导捐款、尊重参与者合法权益等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图书馆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口述档案的身份识别及其凭证价值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述档案是档案家族的特殊成员,具有"档案"性质及特殊的凭证价值.口述档案凭证价值是有条件的,条件在于:一是它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这种记录或反映与待证事实存在客观联系.  相似文献   

13.
红色口述档案记录着中共革命历史时期亲历者的话语,以生动的形式重现了历史细节。有效地采集和开发这一珍贵历史资源,有赖于对多元主体资源与能力的整合。通过对“东江纵队与中山大学”口述史项目的案例研究,本文归纳了多元主体合作采集与开发红色口述档案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在运行机制上,需要以共同目标为纽带吸纳多元主体资源;依托互补的跨界网络实施采集工作;以面向特定需求的开发为基础,逐步推进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同时,法律协议、执行标准、内容审核与风险管控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多元主体合作开展红色口述档案采集与开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口述历史档案与传统文本档案不同,是构建于访谈的基础上的,通常表现为录音或录像的记录形式,访谈计划的执行效果直接决定了口述历史档案形成的质量,基于此,文章以口述历史访谈准备环节为切入点,对口述历史计划的选题、团队组建、程序规范、知识储备、法律文书等前期细节展开论述,试图建构更规范、科学的口述历史访谈准备机制,为访谈的执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口述档案是一种具有多种记录形式的档案,其形成过程的独特性、利用价值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人们对口述档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口述档案是档案家族的特殊成员,是档案学的新领域,正处在档案研究领域和档案工作的重点位置,受到档案界人士的极大亲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口述档案都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6.
蔡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1):89-91
发现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8月版)是在"当当网"上买书时,无意间搜索到的,后又从<中华读书报>上知道它是当年十月的荐读书之一,还有一篇书评说它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一页剪影,可其中又缠绕着口述者对后半叶历史的深切反思.最吸引读者的自然是何先生对他亲身经历的7年西南联大读书生活的追忆.何先生详尽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学生生活,也描述了他所见闻过的名师的人生细节".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首次详细讲述家庭生活中与婶母、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以及任教北大后被北大校花的妹妹追求的种种经历,是一位百岁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真实感情的流露。本刊仅摘录其中关于陈寅恪名字读音的一个小片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评论》2014,(5):14-16
改革开放口述史,欧阳淞、高永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选择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经过系统梳理、精心选编,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收录了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了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和杨念群笔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对于国内的传统史学(按照许多口述史提倡者和赞同者的说法,就是指那种主要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的历史学)而言,虽然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口述史(oral history)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刘晓楠  焦科 《兰台世界》2023,(S1):138-140
<正>自20世纪80年代起,口述档案工作在各地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渐兴起。以地方史学研究为例,地方志书的编撰者们在过去往往以文献资料作为主要参考,然而由于地方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仅仅依靠文献资料中所记载的事项来还原真实历史的方式显然较为乏力。此时,通过采访亲历者、知情人,以口述访谈的形式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真实事件及细节展现出来,不仅是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有力补充,也能够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保留丰富性、全面性、生动性。基于此,口述档案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近些年来,高校口述校史资源的征集、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