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学生评议教师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教育评价中有关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教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方面。很多学校还把学生评议教师作为教师管理的一个“撒手锏”。然而,在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中,总是出现学生评议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背离的现象。一般来说,造成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前些时,有媒体报道校园里有了教师忌语,具体地写明了几十句或是上百句不准教师对学生讲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有病呀是不是?”“我看你是不可救药了!”“我要是你我早就不活了!”等等。这使我联想到有人指着我的鼻子没完没了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不骂你是混帐东西了,再也不骂你是乌龟王八了。”我想起过去偶尔也曾受过一些窝囊气,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读书     
当年若是有人问我“:文化人之中,什么人读书最少甚而不读书?”我会说“:至少包括教师。”有人会认为我的话自相矛盾。理由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教书必先读书,怎能将教师归在读书少或不读书那一类呢?我说的教师读书少或不读书,主要是指:教师除了必须去读所教科目的课本、教材以及该科目的参考书之外,几乎很少去读或根本不读与之“远缘”的“杂书”。举例说,理科教师中没有读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史学读物、哲学常识的人大有人在。文科教师中连起码的科普读物也没有读过的人尤其多多。即使是文科教师本身,虽然向学生讲过语文课本中某些古…  相似文献   

4.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5.
说到作,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三贫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  相似文献   

6.
树立创新意识,还要有足够的信心。常有人说:“那么多伟人都没有发现的问题,我能发现吗?那么多天才都没建立的理论,我能建立吗?”这实际上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尽量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振奋精神,打破自卑,树立信心,善于创造,勇于探新。  相似文献   

7.
谢姣元 《生物学教学》2004,29(10):18-19
有人说: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误解也是最大的误解,所以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学改革的焦点投射在课堂上。我认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振鬣长鸣”、学生“万马齐喑”的局面,关键是教师要尊重、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某中学推行了一项“学生罢免教师”的改革措施,即如果一个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合格,那么,这位教师会在三天之内被调换。据说,自从实行这一带有“罢免”性质的评议制度后,近几年学校升学率逐年上升,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这项改革措施都十分认同,印象良好。(据《江南时报》2003年12月4日报道)尽管“学生罢免教师”的举措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同,但如此只重学生选票而不注重罢免依据的做法,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琢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一高的,要求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教育》2004,(6):15-15
什么叫能“成功”吗?那要看在你眼中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不可否认新课改对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各个方面都有改变。———追梦者我是一线的教师。说实在的,我觉得低年级的新课程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课本中多了许多精彩的画面,很吸引小朋友的。用情景导入、故事导入等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原来一直在教的“圆、角、分”单元终于改成了“人民币的认识”。我觉得这样改得好。———娥的心愿问题的关键是:面对新课改我们该做什么!新课改无论在具体方法与措施上有多么不完善的地方,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大方向是对的。成…  相似文献   

11.
上《嘱咐》一文时,全班同学正在讨论一个问题:“谁嘱咐谁应该怎么样?”一学生回答:“母亲嘱咐我应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师请同学们评议答得怎么样,一学生脱口而出说:“还好。”教师紧抓不放:“还好?也就是说你还有更好的喽?来,快讲给我们听听。”这位学生站起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说:“我跟他是一样的。”教师笑曰:“那他的意见对你来说应该是——”其他学生紧紧接上:“很好。”教室里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13.
殷会荻 《现代教学》2005,(12):41-42
有人说,语文教师的工作中,最烦最累的活儿莫过于批改作文,更令人烦恼的是,教师劳心劳力批改的作文学生往往看也不看,一扔了事。我却觉得,换一种思路和方式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让老师单向的“评判”变成师生双向的交流,“苦事”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教师是清澈的小溪,滋润着嫩嫩的幼苗吐出一片新绿;也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教师的我却要说:“教师是一盏晶亮的明灯,引导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学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虽然我的脚下只有这三尺领地,但我却拥有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拥有一双双透明的眼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程华 《上海教育》2006,(7A):45-46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蒋海滢 《宁夏教育》2004,(10):51-52
偶尔,读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问:“雪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答:“是春天”。教师纠正说:“不对,标准答案是水”。掩卷长叹之余,我想,这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拒绝了学生精彩回答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折断了学生想像的翅膀,扑灭了刚刚燃起的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两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把爱和光明带进孩子们的心灵,有人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一点一滴都令人敬仰,我庆幸自己就是一名教师,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坛,当我看着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就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无愧于一名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一位将要上一节公开课的高中英语教师困惑地说,“按照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应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可我担心这样课堂上会显得‘冷场’,学生阅读时我没什么事,这会被认为是一节好课吗?”这位教师的担心是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在看待师生角色关系上的一种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20.
笔者所在学校最近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孰料我与同事纷纷遭遇“黑色幽默”。其一,很少有学生能完全写正确各科教师的姓名。开学第一天,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刁宇峰,但相处了两年多,还有学生把“刁”写成了“刀”,有的把“宇”写成“雨”或“羽”,甚至有人把“峰”写成”“疯”。是笔误?还是恶作剧?学生写别字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师生感情淡化,学生对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