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周游中国,发表过很多关于中国的言论。他对我国东北地区也非常重视,其东北认识在其中国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漫游记》体现了德富苏峰具体、直接、真实的东北认识:视东北为实现其“大日本膨胀”梦想的重要之地、日本享有特殊权益之地、日本统治成绩卓著之地。归纳总结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即他认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是必要、必然,而且是正当合理的。研究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国观,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2.
日伪统治时期,从日本在中国东北教育体系和教育方针的确立、对东北学校教育的摧残与破坏、奴化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对东北广大爱国师生的迫害等几个方面看,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教育是完全纳入军事、政治轨道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公然宣称教育要为支持“大东亚圣战”而服务,为了确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方针的实施,日本帝国主义不惜对东北的学校教育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奴化教育,较之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更毒辣,具有彻底地实行民族同化的隐蔽性,其后果也更严重.可时至今天,日本有些人仍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歪曲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武装移民就是向我国东北移民。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就有人鼓吹向我东北移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东北。为镇压东北人民,巩固其殖民统治,同时通过农业移民加强经济掠夺,日本关东军制定各种移民政策,实施向东北移民。从1932年开始到1936年上半年,先后五次向我东北永丰镇、依兰县的七虎力、绥棱县的北大沟、密山县的城子河和哈达河地区、永安屯、朝阳屯、黑台、黑台信浓村等地移民。这一阶段称为“试验移民期”。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50年以前的历史,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分。“9·18”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我东北大好河山,屠杀我东北同胞,掠夺我东北资源。继之,以东北为基地,疯狂地向我全国展开大进攻,先后占领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在全国各地制造了许许多多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成百万的中国人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湖平顶山惨案屠杀300o多人,柳河惨案屠杀7000入,“三维”惨案屠杀300多人,济南惨案屠杀万余人,等等。特别是1942年12月在南京的大屠杀,有30多万中…  相似文献   

5.
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之后,就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整个东北,在进行政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更加明目张胆和更加全面彻底地进行教育文化侵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朝鲜人统治权的干涉,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对朝鲜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中国以恢复国权为背景,开始实施针对东北朝鲜人的排斥和驱逐政策。中国和东北地方当局这种对东北朝鲜人的排斥、驱逐政策虽然伤害了朝鲜人的生存权益,但它是作为阻止和抵御日本侵略所做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加以实施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并拥有占居民80%的农业人口,是举世闻名的谷仓之一。但在伪满统治的14年中,农业停滞不前,大量物产被日本掠夺。粮食是日本在东北掠夺的重点,这也是日本在东北侵略的重要原因。日本对东北的粮食掠夺,使东北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9.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字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的实践中,杨靖字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形成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地团结抗日武装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月,我国开始了以教材改革为核心的一次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类期刊就要充分利用自己作为媒体的独特地位,认真研究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有关精神,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科学地策划课程改革栏目,积极引导、推动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外高校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文章提出了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该模式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进度的统筹、团队创新型课程设计的增设可从根本上改变课程间孤立无关或很少相关的缺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的首要任务。基于伦理学的视角,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托公正原则、激励原则以及宽容原则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培训的现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中尝试开设了《表面技术概论》的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开设该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激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并对以后学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探索在本科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课导论讲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只有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存在的问题,高职计算机教学应进行教学实践和毕业实践的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力求“能力本位”,力求模块化;重视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课程设计方式;增加穿插于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时,创建独具特色的专业教室;建立校外毕业实践基地等。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划在我国东北成立所谓“满洲国”,以便进行殖民统治,并以此应付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日伪当局打出孔孟旗号,抛出“王道政治”的统治思想,在恢复中国封建纲常伦理的旗号下,日伪统治集团对东北沦陷区的妇女进行“洗脑”,力图用封建礼教思想和殖民统治理论对其实施教化和改造,从而使广大沦陷区妇女顺从日伪殖民当局的统治,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住大多数妇女觉醒的脚步。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在课程改革中,不按国家课程方案设置课程,随意增减课时。调查结果表明教育行政部门的法规地位“矮化”、效力“弱化”,课程执行监管不力等是造成课程执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影响融合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实施融合教育的先驱国家,美国对融合取向的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简述融合教育下美国特殊教育课程演变的历程中,本文重点关注调整课程与通用课程,从概念界定、类型划分、设计原则、效果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在比较中揭示两者的区别,以找到有助于解决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尤其是随班就读课程问题的启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东北全境解放后,中共领导人希望对中国革命有过巨大帮助的意识形态盟友——苏联帮助恢复东北经济。苏联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为东北提供了大批急需的机器设备。同时派遣大批专家来华,帮助东北建立了苏联模式的工业生产、菅理体制,为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苏联的工业模式对东北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梳理苏联与东北工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各派学术观点,这对研究改革开放后,东北工业转型困难以及中国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