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习作指导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习作期待”。而“习作期待”的形成有赖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转递和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多向命题,诱发情感学生作文是生活积累的表现。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笔者认为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具启发性的题目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开拓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激发…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一、童心无忌——作文立意的个性化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尽管各种辅导资料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尽管老师们苦口婆心耐心引导,可一提到“作文”二字,学生们望文生畏,唯恐避之不及。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实践证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情感基础;鼓励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是关键;从借鉴开始写自己的作文是方法;重视习作评价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一、导在兴趣的激发赞可夫说过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 ,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动笔。这就要求老师在习作指导中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 ,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轨迹 ,努力寻找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亢奋情绪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习作训练中。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学生的情感总是在…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作文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一、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1.作文围绕生活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和激发写作激情放到首要的位置,并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善于激发学生"攫取生活材料"和"产生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8.
第一步,热情引导,激发写作激情作文源于生活。尽管现在的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但到底怎样去捕捉生活、获取作文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义教版第五册“基础训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内容空洞,缺乏情感,是学生作文的顽疾。为什么学生的习作空泛,缺少真情实感呢?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是习作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和切身的感受。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学生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状况。一位教育家曾说:“倘若一件事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真实的情感倾诉于笔尖。”因此,我把“情”字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用情感这把钥匙开启学生一心灵的大门,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无事不提笔,无情不抒发。”为了让孩子们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我尝试把亲情主题板块注入作文教学,探索出“亲情作文三步走”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步:“煽情”—轻叩学生情感的大门 新课标指出,生活是作文的根基,而家庭生活则是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一句赞美、一次抚摸、一个亲吻,都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爱。这样的情感最真挚,这样的故事最感人,此时此刻让学生拿起笔,记录亲情的故事,作文必然会情真意切。“煽情”是调动学生情感,做好习作准备的第一步。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习作之前的“煽情”很重要,老师“煽情”到位,学生就会打开情感的大门,作文就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倘若“煽情”不够,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写作状态,作文就会断断续续,无病呻吟。例如,在指导作文《请原谅我吧,妈妈》时,我是这样“煽情”的:“在女儿幼小的时候,为了教女儿喊一声‘妈妈’,您把女儿抱在怀里,耐心地教女儿,一遍、两遍、三遍……不知教了多少遍,女儿总算发出了‘妈—妈’。那一刻,您激动地亲吻着女儿的脸颊,把女儿搂在怀里。如今女儿长?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文字的表达需扎根于特定是思想和情感之中。鲁迅先生说:“创作总根于爱”,情感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泉汩汩不绝,反之,则如死水一潭,文思呆滞,语言干瘪。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作文差的学生是谈“文”色变,望“文”生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退避三舍,实质上就是和作文没有情感。一、注重实践。引导观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初学写作时,由于识字较少,词汇积累不够丰富,观察能力不强,写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乐”事。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兴趣第一的原则,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非表达不可的热情,使作文教学既轻松又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五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说写情境,激发表达欲望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儿童是十分必要的,给学生创设好的表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语言内存,与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他们说写欲望,这是“快乐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事情都能  相似文献   

13.
所谓音响作文,就是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的各种音响为中介,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作文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该实验既注重发挥作文的工具性,也注重通过作文训练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感。音响作文作为一种合成教育,将作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感受音乐的美,又能发展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晓倩 《考试》2009,(4):21-21
作文是情感的艺术,倾注真情才能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让学生走进生活,认真观察,给予鼓励,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应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好胜、好想象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作文素材资源,创设能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下结合“看录像作文”课题实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作文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化解小学生的“作文难”自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帮助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尽管被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是化解学生“作文难”的正确思路,但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收效甚微。把多媒体应用于作文教学,为贯彻这条思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一、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好的文章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学生在写作之前缺乏情感体念,没有表达的愿望,才会感到紧“张,作文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疲于应付的苦差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光靠谈作文意义等抽象道理很难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是通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怕学”变“爱学”,从而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彭呈友 《文教资料》2005,(35):131-132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注重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改变命题形式,由题激情。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念高小时写不出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对自己出的题目《西海子游记》竟写了足足五册作文本。由此看来,突破传统命题方式的“瓶颈”,确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命题形式,努力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样是写“我的同学”,采用“对号入座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介绍读出,让大家评价他写的是谁,…  相似文献   

19.
“激情、导练”作文指导新课型的基本程序是:“明确目标—激发情感—指导练习—巩固拓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先根据《大纲》及作文教材明确写作目标,通过目标的导控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在此基础上“阐释课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写作知识,得到情感体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积累,产生写作的激情;在指导写作实践过程中,既有口头作文,又有书面写作,一般先口头作文,针对反馈的信息予以评点指导,然后再书面写作,强调当堂点评,给学生以现场指点,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最后进行整…  相似文献   

20.
马丙跃 《新疆教育》2012,(22):40-4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作文如果无激情,就会见题发愁,“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无法下手。甚至导致学生对作文深恶痛绝,何谈写作水平的提高。由此想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激活处理是何其重要。激活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作文充满情感。如何才能对作文教学做好激活处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