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中,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当代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思想状况,同教师们一起实践、研究、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推动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这里结合教学实例,概括提出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此后,公民教育在我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一些教育机构开展了如“新公民教育”“中美合作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就公民教育作了积极尝试,拓宽了公民教育的路径。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在理念、内容、方式上积极变革,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探索思想品德课活动体验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活动体验”式学习实现了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融合、情感和理性的直接对话。教育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促进其健康成长。本文从如何选择新颖的材料和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以及如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品课的“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打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在开放式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各科配合,  相似文献   

5.
三、树立榜样,激励向上——榜样分析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用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事迹以及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模仿性强、好胜心强的年龄特点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榜样分析法,激励学生的向上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作为可资学生效法的榜样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必须富于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足以激励学生的心灵。如一位教师在讲《孝敬父母》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陈毅元帅担任外交部长时返乡探母,为患病的母亲洗尿裤子和脏衣服的事迹,体会孝敬父母的深刻含义,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榜样感人至深,对学生的启发很大。 2.树立榜样要强调针对性。在教学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李燕 《云南教育》2000,(19):19-20
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应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应有的作用。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尺度”   这里所指的“尺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每一年级、某一阶段教学中应达到的目标,只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思品课教材在第一部分中安排了文明礼貌教育,教材从讲清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对人有礼貌到使用礼貌用语,继而提出不打扰别人、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等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前言中明确强调:“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同时也规定:“要增加具有时代感、鼓励创新和实践相关的重要内容。”“综合化”、“人性化”是新时期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新思想。要培养“真正适应步入小康水平的一代新人”为宗旨的综合德育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因此,本文将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探讨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谢武林 《教师》2010,(31):93-94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活动教学”是由中央教科所田慧生教授等率先提出,认为“活动教学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是一个适应于所有学科的综合性定义,但由于各学科的目标不同,对象不同,具体的“活动教学”的定义也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指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依据这一理念,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每一单元都编排了“主题探究”活动,倡导学生通过主题探究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课程结构设置了大量的“探究与实践”“相关链接”等内容,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正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引导学生从链接中、媒体中获取感性认识,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摒弃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创立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思维和人格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会军 《成才之路》2009,(23):69-6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其中明确规定:在教学时间安排中,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中。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将七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适当增加了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做到生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都强调“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同时也规定,“要增加具有时代感、鼓励创新和实践相关的内容”。要培养“真正适应步人小康水平的一代新人”为宗旨的综合德育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要求品德教育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被动走向主动,即要切实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课改大潮的冲击下,我们大胆实践,在思品课中尝试活动化教学,为广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舞台,为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性开辟了一条新路。一、采用活动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1、在“活动中体验”,促进道德的内化过程所谓“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进而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应试教育下的思…  相似文献   

18.
冯晓盟 《广西教育》2013,(29):16-17
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基础。那么,如何让思品课真正生活化呢?本人从“课堂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注意发现、创造活动,注重课外实践的感悟升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曲会霞 《陕西教育》2009,(10):35-35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实践的咨询者,新教育形势是我们教学发展的谋划者,新教学任务是我们研究创新的合作者”,它要求广大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抛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唯教师之命是从和死读书的做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厉波 《山东教育》2009,(10):35-36
“内容活动化,话动内容化”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我明确提出了“让活动贯穿课堂”的教学要求。活动化教学就是要打破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线、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互动为手段、以问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新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现将对这一模式实施中的认识及思考总结如下,与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