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语是历史悠久、寓意丰富的语言结晶。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要做翻译不仅要译出源语的形象和喻义,还要译出其文化特色。本文从历史背景、地域空间、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异同,提出翻译英汉习语要忠实于原习语的基本意义,又要尽可能的反映原习语的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译出原习语的褒贬意义,由此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习语的意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然后实例说明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小敏 《考试周刊》2008,(50):231-232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源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英汉习语互译时,除用直译和意译外,还有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千百年来语言沉淀下来的精华,英汉习语各自具有其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对于英汉习语互译,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套译、意译、直译、和直译兼意译以及增补译法。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在翻译时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从文化差异入手,探讨了几种英汉习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吉小红 《考试周刊》2008,(8):161-162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本文分析了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美立 《快乐阅读》2011,(14):187-188
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棘手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具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承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因此了解习语的文化特征,掌握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才是译出好的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英汉习语翻译要兼顾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 在翻译中很难把握。只有正确地理解其内涵,才能译出习语内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得益于译诗的启示:一是在观念上,译诗显示出来的新型诗歌的文体特征冲击甚至瓦解了中国固有的诗歌形式观;二是在形式上,译诗是早期新诗形式观念的实践者,是新诗的参照和模仿对象,促进了新诗形式的多元化;三是在创作上,译诗逐渐成为中国新诗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带来了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形式资源,诗人的译诗过程也为他们的创作积累了形式经验。  相似文献   

13.
辜鸿铭的《论语》英译体现了译者文化意图与译作本身的文化取向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以往的译作批评对这一差异有所忽略,并存在以译者文化意图代替译作文化取向的疏漏。典籍外译的评价,既不能完全忽略译者的文化意图,更重要的是考察译作的文化取向,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阿瑟·韦利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他所译的《诗经》在英美国家有较大影响.他所译汉诗颇具诗名,甚有特色.国内学者多从音韵节律分析其所译古诗,缺乏整体把握.现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之下,以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为基础,从译者选择、人类学视角、翻译过程三个维度对译诗进行考察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翻译批评呈现静态特征,无法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译文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语料库翻译学的批评范式使得翻译评价呈现动态特征.在此翻译评价范式内对《海上花列传》英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词表、关键词、逻辑连接词、可读性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和FLOB和Frown语料库中的小说子语料库进行对比,从而对小说英译本的译文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7.
翻译文学的创作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两种社会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翻译小说受到了译者语言水平、价值观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接受程度的制约。翻译小说要为本土读者所认可,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即本土社会文化对翻译小说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对近代翻译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回硕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各个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世代相传,也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与翻译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翻译文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分析了翻译文学与国别(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对翻译文学归属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翻译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研究,二是把"文学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的"文学翻译"研究,三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即把"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属于文学研究及文学文本研究,这类研究最为薄弱。要建立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就不能简单地将"翻译文学导论"置于一般的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中。必须以中国翻译文学为感性材料,以中国传统翻译文学理论为基本资源,构筑翻译文学的独特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面,但却没有被写入翻译文学史中。在东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翻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更是多种多样。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日伪的文化统制存在着一定关系。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其他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被纳入翻译文学史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