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及协同机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开发区是近 1 5a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不少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该文着重从土地开发与区域联动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我国开发区土地开发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理机制。指出规划先行、土地滚动开发、以土地开发带动相关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和实现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开发区持续发展 ,并带动所在区域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及协同协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开发区是近15a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不少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该文着重从土地开发与区域联动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我国开发区土地开发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理机制。指出规划先行、土地滚动开发、以土地开发带动相关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和实现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开发区持续发展,并带动所在区域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土地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其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充分的发挥土地资源,实现土地价值的增长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化与土地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城市化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了城市化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块变化对比与地价验证的土地级别更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镇土地级别的形成是城镇长期发展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随着城镇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变化,土地级别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城镇土地级别需进行经常性的调整。但传统的土地定级方法工作量大,对大多数城镇来说因人力、物力、财力限制而难以采纳。实际上,城镇土地级别的变化主要是构成土地级别中的某些地块的变化,通过地块的变化测度从而可以调整土地级别。文章分析了基于地块变化与地价验证的土地级别更新原理,提出了地块变化对比与地价验证的土地级别更新方法,即在原有的土地级别基础上,通过划分地块并对地块条件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地块级别的变化,初步确定土地级别,通过地价验证进一步从微观上确定土地级别界线。文章以土地市场发育不太完善的广西县级城市——桂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证,调整后各级别的样点数都占到调整前原样点数的85%以上,说明利用地块变化对比划分的初步级别基本合理,并经样点地价验证微调土地级别界线后划分的土地级别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滕勇  陈银燕 《科协论坛》2006,21(10):32-33
近年来,随着椒江城市化进程的大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以城区为主体、南北呼应、城乡协调的城镇发展体系初步成型,椒江作为台州市主城区的框架已经确立。市区建成面积扩大到51.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0.4%,比2000年提高8.8个百分点。不少城郊农村变为城市社区,不少村民离开土地、离开农村变为市民、工人,但这仅仅是造就了一批拥有市民及工人身份的村民。许多名的专家学指出,  相似文献   

6.
李晓明 《华夏星火》2009,(11):59-62
通过一系列实事赢得村民信任,然后以返租形式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腾出空间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后,村民得到土地出租收益、分红收益、工资收益……北京市密云县蔡家洼村已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到2011年,蔡家洼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预计年产值可达百亿元,固定资产达到20亿元,将带动周围近10个村庄的就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土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于土地的开发与利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控制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然而在现实的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开发利用的平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的扩张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集约利用是呈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加快福建城市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福建省通过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10年,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化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即走出一符合世界和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具有福建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选择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整合卫星影像、数字地形、地籍、交通以及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型,并利用人口预测为基础的城市用地类型增长预测,构建土地供应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可得龙岗区近期(2003~2005)和中期(2006~2008)可供应土地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提供龙岗区未来土地供应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的空间多功能利用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区域空间的多功能利用是应对土地资源短缺、实现区域合理分工的重要途径。土地多功能协调利用是区域空间多功能利用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在近6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区域土地空间功能的利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综合利用的演变过程:①论述了1949年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下区域空间功能格局的演变过程;②总结了我国土地空间利用从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单一土地利用向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大的多功能利用演变,从突出生产功能向注重“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转变的特征;③对我国各阶段的空间功能格局的区域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价,指出长期对单一经济功能的追求导致了区域发展过程中对土地其他功能的忽视,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缺失;④指出积极促进区域空间的多功能协调利用是中国在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规划,以满足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在城市人口和建筑增多的情况下,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为了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需要进行空间拓展,并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在城市空间拓展工作中,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估,进而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为提高城市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指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城市内部格局改变和城市在区域中的扩展,从而发生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地系统变化的过程。当前的中国,伴随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快速且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其实质是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在空间上的集聚,以及生活、生产和组织方式的转变。从地域空间上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在不断地加快。这些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发展空间,在建筑行业中土建工程作为高层建筑事业发展的核心部分,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高层建筑的质量。高层建筑对土地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国家对高层建筑给予了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对建筑安装的管理工作,更是施工单位不能轻易忽视的内容。本文就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城中村的土地问题及土地政策总是成为城中村村民及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对城中村土地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城中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大遗址保护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多数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及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快速城市化作用使得我国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受城市发展直接冲击的城郊型大遗址在文物保护与地区发展之间产生矛盾,由于利益的驱动,遗址区内居民土地利用活动对遗址产生的破坏日益严重。本文对汉长安城历史遗址区土地利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风险形成过程所显示的空间特征,运用引力模型,模拟出了用地单元对遗迹的空间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推导与演绎,构建了遗址区内地块单元风险计算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出了不同地块单元的风险值。结果显示,遗址区土地利用风险存在区域差异,并与遗迹分布密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进程受到土地资源条件的约束与引导,良性的城市化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有序过程,恶性的城市化将导致资源浪费,甚至是土地资源的退化。只有正确地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科学的规划土地资源,才能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的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以空前之势兴起,城市空间迅速扩展,数量大增。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在现行的征地制度下,对农民土地的征用意味着土地的所有权由原来的集体所有转变成了永久的国家所有,更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得到了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所谓的补偿费只是对农民原来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收益的补偿,它并不与土地的非农业化价值以及土地非农化后级差收益的增值…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城市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征显著,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脱钩理论剖析1997-2015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经济(GDP、非农GDP、第三产业GDP)发展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其脱钩状态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自南向北差异明显;土地城市化水平较稳提升,苏南地区发展快于苏中苏北地区;(2)2006年前人口城市化、2009年前土地城市化与GDP年度脱钩系数波动较大,呈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与扩张连接四种类型,人口城市化与GDP低水平协调发展区域主要位于苏南苏中地区,低水平城市化冒进区域主要位于苏北地区,土地城市化与GDP年度脱钩状态分布全省较为均衡;之后全省高达96.58%的数据稳定在弱脱钩区域,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依赖程度正不断减弱;(3)1997-2015年、1997-2009年与2009-2015年时间段尺度下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GDP脱钩状态较一致,总体波动不如年度数据剧烈,苏南地区全部为弱脱钩状态,苏中苏北大部分为弱脱钩状态,城市化与GDP脱钩效应较为均衡与理想;(4)城市化与GDP、非农GDP、第三产业GDP脱钩状态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城市化与第三产业GDP脱钩效应略弱于非农G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