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行政伦理学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土地行政在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遇到瓶颈。从土地行政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导向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土地行政过程中土地行政伦理推行的困境,包括土地行政伦理养成机制缺乏、土地伦理认知不足、行政责任意识不强、经济利益左右土地行政行为、土地行政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以及不良的土地行政文化和行政作风。  相似文献   

2.
土地生态伦理是对土地问题的伦理思考,是生态伦理学在土地学科的具体应用。文章阐明了土地生态伦理的内涵与原则,总结了现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如何在土地伦理的前提下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土地资源学科上的运用。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实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开展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不足,是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失为最有效的办法.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和产业用地,加强用地管理是实现用地的节约和集约化的根本;开展土地清查,盘活存量用地,加大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所在;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强化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是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伦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当代西方和中国古代的环境伦理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业制度政策、游客的审美需求、旅游咨源利用的代际公平等主客观条件和要求,指出应该选择”非人类中心论”作为我国未来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伦理并设计了贯彻这一伦理的种际平等、生命尊重、生态齐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都是大自然留给所有生灵的宝贵财富,我们都应该去好好珍惜。其中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对土地的利用,要提高利用率,实现高效利用。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研究有效的、合理的利用方法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从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针对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对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初步办法,使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呈现可持继发展,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同其他资源相比,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是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人多地少、土地需求量大等城市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现象,这成为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快速发展的缩影,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应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土地可持续利用又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搞现代化建设,首先应分析、研究本地区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其中对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更应了如指掌,并科学地加以规划、利用.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有关资料显示,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提供.土地对农业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又是有限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持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人多地少的无锡来说,协调好人口、土地、环境的关系,是实现现代化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美国通俗小说《飘》借“人与土地”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大地是人类精神家闻和灵魂的归属,并以“土地伦理”意识的觉醒及其多重意义的展现,呼吁人们不要把土地看作财富资源,应该从伦理角度来思考它,因为自然、土地才是最终的英雄,并以此倡导人类关爱自然,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蕴涵着独特的生态哲学理念:它整合和创新人类中心论、生命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它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价值的,人类应当担负着维护自身利益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双重责任。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现有土地农产品产出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和动态平衡,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大力倡导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问题及存在的危险进行剖析,从生态和人类发展的角度论述提倡消费伦理的生态意义和人文价值,分别阐述了节制、公正与人类意识、代价等消费伦理规范,并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和推行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的收益是通过土地所承载的产业来实现的。深圳土地产出率与国际上先进城市和地区比存在很大差距,原因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比重过大,高端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地比重太小,很大部分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的加工业部分,增加值率很低,这与深圳产业发展的历史有关。解决的途径是加大力度推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移,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袁野 《华章》2013,(27)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我国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高考命题对这一考点也非常青睐。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循环、节约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流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促进人类经济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土地科学合理的整理,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来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途径,土地整理成就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固定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因此,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规划非常重视。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足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人地矛盾和管理问题,超规划开发正是其中相当常见的一种。本文将针对几种典型的超规划开发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探究根本原因,需求解决对策,令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实现更高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