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A·萨缪尔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新古典综合派的奠基人.他所研究的内容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罕见的多能学者.  相似文献   

2.
新新古典综合派的出现是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力求达成但又不能达成共识的产物。该学派力图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纳入同一框架而对经济现实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由于该学派多少迎合了当代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由直接向间接方式的转变,所以它可能会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李超民美国制度经济学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100年了,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经济思想界流派纷呈、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先后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主流派)、合理预期学派、货币主义、供应学派,还出现...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本人主要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的经济思想经过战后一大批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的注释、补充和改进后,其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并发展成为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居于西方经济学统治地位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凯恩斯革命”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流产”的“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凯恩斯、卡莱茨基、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宏观经济学、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6.
“滞胀”是指既有生产停滞又有通货膨胀存在的经济状况,它是60年代末以来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这样的经济既需要经济刺激,促进国民生产总值(以下都以GNP表示)增长,又需要紧缩货币,降低通货膨胀,这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所无法对付的难题。因此,“滞胀”的出现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麻烦,同时它也引起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界的“混乱”,这种“混乱”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主要表现为:(1)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所组成的新古典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调节提出了挑战,并在宏观经济领域中对价格调节机制进行了研究。(2)以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为主要代表的新凯恩  相似文献   

7.
上一讲提到不同派别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抨击。在进行抨击的各派中,理性预期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和凯恩斯主义的威胁最为严重。理性预期学派可以说是货币主义的一个发展。它的思想在六十年代初已经出现,但由于当时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还比较巩固,所以直到七十年代以后,理性预期才逐渐形成为一个派别,赞同该派观点的西方学者也逐渐增多。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教授卢卡斯、沙京特和华莱士等。  相似文献   

8.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评述杨翠兰,张明映理性预期学派是60年代末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它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政策,主张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但它强调“理性预期”的作用,因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诸多派别中独树...  相似文献   

9.
货币中性问题是各经济学学派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的热点议题,从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面纱论",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非中性,再到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下的货币中性,再到新凯恩斯主义下价格黏性导致的短期货币非中性。出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与各国经济的差异性,各大经济学派在争论了一个多世纪后仍未得出统一的观点,然对该命题的研究却在逐步深入。文章利用1986-2013年的经验数据,对长期视角下,货币中性问题在我国的实践进行一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长期下我国货币呈现显著的中性状态,政府机构应将货币中性纳入到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考中。  相似文献   

10.
由著名西方经济学专家吴易风教授和王健博士、方松英博士经5年时间研究完成的力作《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一书,前不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40余万字,分《历史的回顾:‘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篇共15章,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和对立,对于了解20年来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化与最新成就,堪称…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导致了理论界长期把东西方经济理论置于对峙地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不断增强,重新认识东西主流经济学理论已成为经济学理论的重要课题,这里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代表的东方经常学和以凯恩斯,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入手,立足于东西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理论性质,理论基点以及两种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剖析的角度,方法,形式等方面比较研究,揭示和阐明两种经济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学派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这两个对立的学派,在理论体系上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在假设前提、研究重点、论证方法、结论和缺陷等方面。分析两个学派在理论体系上的区别,有助于理解两个学派的理论本身和宏观经济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 ,自产生以来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包括货币金融学及当代西方经济本身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虽然他们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但认为货币政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上 ,凯恩主义的货币政策是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各国的实际经济运行中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全面、细致地研究凯恩斯主义 ,抓住西方经济学这一“牛鼻子”…  相似文献   

14.
凯恩斯主义学派关于财政政策的不同观点 ,包括凯恩斯本人、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其基本观点是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但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评价每个学派的观点 ,肯定其积极的方面 ,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这些对于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制度经济学的特征制度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个主要派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采取数量分析方法,考察经济中有关变量的关系。制度经济学则采取非数量分析方法而以研究所谓“质”的问题相标榜。它以批评剑桥学派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的姿态出现于西方经济学界。尽管它一直被视为资产阶级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毛锐教授:今天要讲的《英国史》课程的论题是二战后英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次调整,即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放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以货币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主要从理论和政策两个层面展开分析。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防止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重演,维持经济稳定和低失业率,恢复和发展经济,艾德礼政府把工党的集体主义经济学与自由党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结合,放弃二战前盛行  相似文献   

17.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论述评龙中70年代末,当原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新古典经济学的浪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各领域时,一批被帕金(M.Parkin)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①的经济学家,仍坚持凯恩斯主义的信条,力图从理论上改进凯恩斯主义,并运用计量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工资价格刚性问题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中心问题。依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大体上可把这一流派分为三个主要支派,即名义则性学派、实际刚性学派和非刚性学派。本文对这三个支派的主要观点和相互关系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文章认为,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失业和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这比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无疑前进了一步,但绝大多数新凯恩斯主义者都只满足于提出对经济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现象的解释,而拿不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一流派所提出的理论往往带有片面性、“庸俗性”等特点,另外,这一流派目前尚处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由多个支派、多种学术观点拼合成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19.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2006,30(12):33-38
"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经济学中的重大事件.最近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革命"是"捏造"的,是人为虚构的"神话".由此引发了关于"凯恩斯革命"的新争论.这些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源起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并延伸至2010年欧债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使世界经济经历着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同时也带来主流经济学范式危机的反思和凯恩斯主义回归的理论呼声。在当前经济危机与理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基于科学哲学中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对凯恩斯主义作为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之"硬核"与"保护带"及其在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不断修改与完善进行全方位解读,以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学理论创新中重新探讨回归凯恩斯主义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