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以上结果,可写成如下定理. 定理2 设顶点为P的几何角α的两条边(射线)分别与平面π斜交于点B和C,点P在平面π上的正射影为A.若记  相似文献   

2.
定理 P为正方形ABCD所在空间任一点,则 PA~2 PC~2=PB~2 PD~2。 (*) 证明 设P到平面ABCD距离为h,到边AB,BC,CD,DA距离分别为d_1,d_2,d_3,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时,有这样一道课本习题:已知为矩形ABCD内一点,求证:PA~2+PC~2=PB~2+PD~2.该题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很快予以证明.事实上,点P为平面上任意一点时该结论仍然成立.给出以下两种证法.证明1(解析法)以AB,CD所在直线为x,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0,0),B(a,0),C(a,b),D(0,b),P(x,y),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教材中角的概念很多,并且各种角的取值范围往往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而数学习题中涉及角的概念的有各种类型,例如: 1.已知:平面α∩平面β=c,a(?)α,且a上c,b(?)β,且b上c,α与β所成的角等于(2π)/3,求a与b所成的角。 2.(选择题)复数sin50°-icos0°的幅角的主值是(A)50°;(B)40°;(C)320°;(D)220°。 3.(选择题)直线X 2~(1/2)y-1=0的倾斜角是(A)π/4;(B)arctg(2~(1/2))/2;(C)arctg(-(2~(1/2))/2);(D)(3π)/4;(E)π-arctg(3~(1/2))/2。要准确回答以上问题,就必须对有关角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第1点三角函数的概念()必做1如图1,以Ox为始边作角α与β(0<β<α<π),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Q,已知点P的坐标为(-3/5,4/5)(1)求(sin2α+cos2α+1)/(1+tanα)的值;  相似文献   

6.
1.求线面角、点面距思路1 如图1,设PQ与平面α的法向量n所夹的锐角为θ,则PQ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π/2-θ,点P到面α的距离图1 PH=|PH|=|PQ|cosθ. 例1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2,AB=4,E、F分别为A1D1、AB的中点,  相似文献   

7.
下面我们将证明multiply from k=1 to n-1 cos kπ/n=0,n 为偶数;(-1)~((n-1)/2)/2~(n-1),n 为奇数.(1)并利用(1)的结果解一类数学问题.为了证明(1),先证明如下一个恒等式multiply from k=0 to n-1[1-cos(α+2kπ/n)]=1-cosna/2~(n-1)(2)由棣美弗公式和二项式定理,知  相似文献   

8.
下面两道试题: 1.设α、β皆为税角,且sin~2α sin~β=sin(α β),求证:α β=π/2。(1983年第十七届苏联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2.若A、B∈(0,π/2),试证:等式cos~2A cos~2B=(sin~7(A B))~(1/4)成立的必要条件为A B=π/2。(1990年武汉市高二数学竞赛试题)。虽形貌有异,但(在形式与解法上)能统一  相似文献   

9.
☆基础篇课时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诊断练习1.填空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在第__象限,它到x轴的距离为__,到y轴的距离为__,到原点的距离为__. (2)已知点P(m,n),若点P在x轴上,则m为__,n=__;若点P在y轴上,则m=__,n为__;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有m__n;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m+n=__(3)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__是常数,  相似文献   

10.
问:今年浙江省高考试题立体几何占分是否合理?难度如何?答:今年立体几何(理科)有小题两道占9分,大题一道占12分,共计21分,与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吻合,难度适中,请看下面试题与答案:(10)如图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1,D在棱BB1上,且BD=1,若AD与平面AA1C1C所成的角为α,则α=A.π3B.π4C.arcsin104D.arcsin64(16)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交于直线l,P是空间一点,PA⊥α,垂足为A,PB⊥β,垂足为B,且PA=1,PB=2,若点A在β内的射影与点B在α内的射影重合,则点P到l的距离为.(19)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相似文献   

11.
画双组线ρ~2=2α~2cos2θ的图形,一般用列表描点法,这里介绍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分析:ρ~2=2α~cos2θρ~2=2α~2(cos~2θ-sin~2θ)ρ~2=(2~(1/2)acosθ)~2-(2~(1/2)αsinθ)~2ρ~2+(2~(1/2)αsinθ)~2=(2~(1/2)acosθ)~2因此,需要构造以长2~(1/2)acoθ~(1/2)(-1/2π<θ<1/2π)为斜边,长ρ和2~(1/2)asinθ~(1/2)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作法:如图,在极轴上取点A,使OA=2~(1/2)a(a>o),以OA为直径画圆O′,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仿射变换三个定义的等价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梅向明等人编写的《高等几何》[1] 中的第一章仿射坐标与仿射变换中关于仿射变换前后给出了三个定义 :定义 2 .1 设有n+1个平面π ,α1,α2 ,… ,αn,π′.如果在平面偶 (π ,α1) ,… ,(αi,αi+1) ,… ,(αn- 1,π′)之间都存在着透视仿射对应 ,即每两个相邻平面之间都存在着平行投影 ,这样在平面π与π′的点之间就建立一种一一对应 ,这种对应叫做平面π到平面π′的仿射对应 .即有限个透视仿射对应的乘积为一个仿射对应 .(见右图 )定义 2 .2 若平面到自身的一个点变换保持同素性、结合性和共线三点的单比不变 ,则这个点变换称…  相似文献   

13.
一些三角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运用韦达定理逆定理构造方程来解有时是很简便的。兹举例说明之。 [例1] 已知sinα·cosα=-(3~(1/2))/4,且(π/2)<α<3π/4,求sinα和cosα的值。解:∵(sinα+cosα)~2=sin~2α+cos~2α+2sinα cosα=1-(3~(1/2))/2,(又(π/2)<α<(3π/4)), ∴sinα+cosα>0。  相似文献   

14.
326.△ABC中,AC=BC,点P在AB上,M、N分别是△APC、△BPC的外心,如果MN=PC,求证:PA~2,PC~2,PB~2成等差数列。 证:连结CM、PM、CN、PN,由正弦定理,PC/sinA=2·CM=2·PM,PC/sinB=2·CN=2·PN,∵∠A=∠B,∴CM=PM=CN=PN。 又∵MN=CP,∴四边形CMPAN为一正方形,且∠A=1/2∠CMP=45°,∠B=1/2∠CNP=45°。  相似文献   

15.
构造方程是求三角函数式的值的一种很“厉害”的方法.兹举例说明.1利用根的定义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tan7πtan27πtan37π;(2)tan2π7+tan227π+tan237π.解求值式类似于韦达定理中的式子.设法构造三次方程,而倍角公式中有3次方.于是推导如下:令tan 7α=0,则α=k7π(k∈Z)且tan 4α=-tan 3α(反之亦然),两边各用倍角公式,得4tanα-tan3α1-6tan2α+tan4α=-3ta1n-α3-ta tna2nα3α,当k=1,2,3时,tanα≠0,上式可化为tan6α-21tan4α+35tan2α-7=0,说明tan2π7,tan227π,tan237π是方程t3-21t2+35t-7=0的根.据韦达定理,知(1),(2)两式的值…  相似文献   

16.
在立体几何中,解决线面成角、空间距离(点与面、线与面、面与面)、体积等问题时,同学们苦于找不到相应的平面角和相应的距离而陷入困境,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垂足定位有关.1辅助垂面法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说明:如果2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或任意一条直线)在另一平面内的射影在两平面的交线上.为此欲找一点P(或者一条直线l)在平面α内的射影,只需过点P(或者过直线l)找一个平面β与α垂直,则点P(或者直线l)在α内的射影在两平面的交线上.例1如右图,Rt△ABC中,∠C=90°,∠B=30°,AC=2,D为AB中点,将△…  相似文献   

17.
一、“给值求值”时将“待求角”用“条件角”表示例1 已知cos(α-β)=-4/5,cos(α+β)=4/5,且α-β∈(π/2,π),α+β∈(3π/1,2π),求cos2α. 解:由已知求得sin(α-β)=3/5,sin(α+β)=-3/5.又2α=(α-β)+(α+β),所以cos2α=cos(α-β)cos(α+β)-sin(α-β)sin(α+β)·代入已知数据得cos2α=-7/25. 练一练已知sin(π/4-α)=5/13(0<α<π/4),求cos2α/(?)的值.  相似文献   

18.
加法定理(角的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在三角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三角学的一个基本公式。为了深刻地了解加法定理和由它导出的三角公式,必须对定理的一般性(即对任意角成立)有足够的认识。在常见的加法定理的证明方法中,其一般性证明或者推导太长,或者要借助对高中学生来说暂时尚未学过的知识。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它仅仅用到平面上两点P(x_1,y_1)、Q(x_2,y_2)间的距离 d=((x_2-x_1)~2+(y_2-y_1)~2)~(1/2)这一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两个复数的积(或商)的辐角,等于这两个复数的辐角之和(或差)。这一性质虽然简单,但用它来解决反三角函数问题却新颖别致,具有独到之处。请看如下例题。一、计算反三角函数值例1 计算 arcsin1/10~(1/2) arcsin1/26~(1/2) arccos7/50~(1/2) arccos8/65~(1/2)。解:设arcsin1/10~(1/2)=α,arcsin1/26~(1/2)=β,arccos7/50~(1/2)=θ,arccos8/65~(1/2)=φ,易知α,β、θ、φ∈(0,π/4),故α β θ φ∈(0,π)。又α=arg(3 i),β=arg(5 i),θ=arg(7 i),φ=arg(8 i),故得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定理——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正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如果把三垂线定理的条件一般化,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命题:如图,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_1,AC 在平面α内,AC 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