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数量剧增,领事保护成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的重要途径.由于涉及到派遣国与接受国的管辖权,领事保护必须兼具国际法与国内法双重法律依据.针对中国领事保护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中国需要推动领事保护立法改革,从对外缔结双边条约和对内加强国内法建设两方面构建一个系统化、法制化的领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驻外使领馆可受理驻在国或领区内中国公民的公证申请。中国公民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事实和行为原则上应向中国境内的涉外公证处申办公证书。中国驻外使领馆主要办理以下几类公证:声明书公证、委托书公证、婚姻状况公证、健在公证、部分证件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公证等。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条规定:领事职务包括担任公证人,民事登记员及类似之职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15条规定:我国驻外国大使馆、领事馆可以接受在驻在国的我国公民的要求,办理公证事务。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领事条约中,亦有涉及公证和领事认证的规定,如:为任何国籍的个人出具在派遣国使用的各种文书:应派遣国国民的要求,为其出具在派遣国境外使用的各种文书;认证派遣国有关当局或接受国有关当局所颁发的文书上的签宇和印章。  相似文献   

3.
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明确界定“领事婚姻”的概念,学界各种文献资料中对“领事婚姻”概念表述也不尽一致,整体而言存在两点表述的模糊:第一,就结婚登记的对象而言,并没有明晰“是否结婚当事人双方都为本国公民”还是“仅一方为本国公民”即可?第二,只强调了驻在国法律的许可,并没有明确办理领事婚姻应当依据的法律.作为中国领事保护华侨权益的直接依据,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对领事婚姻有若干规定,但其规定过于简单抽象并且各双边领事条约之间的规定不尽相同,不足于明确据以确定领事婚姻的法律适用及其主体之权利义务,应从“规范表述明确概念”、“明确适用法律”、“厘定适用法律范围”、“界定驻在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则”等角度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量公民走出国门和国家利益日益全球化,中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本着“外交为民”的民生关切原则,中国政府加大了领事保护的力度,整合相关资源,为海外公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国家紧急权力是政府在国家紧急状态下,依法行使的一种不同于平时的特殊权力,它使得政府的权力获得极大的扩张.为了对抗政府权力的滥用,国家有必要规定公民的一些不得克减的权利.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平等权、人格尊严权、司法救济权,是公民不得克减权利的重要内容.国家在制定紧急状态法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公民的这些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作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双重身份的学生,其受教育权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教育权利的行使.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及其相关法律对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权利做出了明确、具体、详细的规定.美国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权利主要包括程序性保护及其知情权,教育记录获取、保护、销毁权,教育参与权,教育救济权,以及获得指导、咨询、培训、服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陈亮上官丕亮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上访者控告申诉权的宪法解读》一文中指出,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他人以及国家的侵犯时,应拥有获得救济的机会。所谓“有权利必有救济”,其目的就在于使公民在权利遭受侵害时,  相似文献   

8.
将部分研究生院高校的导师权利条款与导师权利诉求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权利条款对导师高度认同的招生自主权、指导评价权、获优先支持与奖励权的规定较多;但对人文社科导师的权利诉求,条款未能有所体现;对导师们关心的申诉权、与不合格学生解除指导关系的权利、与指导活动相关的署名权,文本缺乏可供参考的程序性规定和适用范围的说明性条款。因此,建议紧扣岗位特征,制定合理灵活的权利条款;尊重学科差异,适当关照人文社科导师的权利诉求;细化权利条款,真正落实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为监督权和救济权,而公民上访的实质便是控告申诉,其应属于救济权,即"获得权救济的权利",本质为诉权。当下,上访作为一种无奈的控诉,至少是一种替代性矛盾处理方式,应尽快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特别是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而为宪政视角下的信访治理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各国对社会权的保护路径主要包括:通过宪法条款实施司法救济;通过立法实施保护;通过发挥人权保护机构的作用而保护。我国宪法明确确认了社会权,但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公民社会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既不能把司法审查作为唯一路径,也必须克服过度依赖立法产生的消极后果。同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以及有效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国社会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中国侨民是我国国家利益在海外的延伸,国家保护其权益意义重大。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国际法保护人权的原则,借鉴西方国家领事护侨的经验和做法,加大保护中国侨民权益力度,不断涵养侨务资源,更加激发他们的中华情怀,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离婚过错赔偿制度,是婚姻法规定的旨在保护离婚无过错方合法配偶权利的一项权利救济制度。由于我国婚姻法对夫妻配偶权的内容规定得不完备,使得作为救济措施的离婚过错赔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实现配偶权保护精神对婚姻法的全面渗透,为该制度的存在及效力的有效发挥奠定一个坚实的法理基础,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依法治校进程的加快和高校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护高校学生正当的学习权利已经引起教育界、法学界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权利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教育者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另一部分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享有的权利。这两部分权利兼有自由权、社会权属性。按传统理论,对于侵犯他人自由权的行为可以诉诸司法救济,但社会权不具有司法可诉性。高校学生学习权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自主权、学习保障权、学习成果享受权以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它权力。行使这些权力,应遵守:有利于学习的原则;依法维护学生学习的合法权利,就必须理清教育法理。完善法律机制和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制度与公民权相结合而形成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之目的是确保一定的福利水平,使公民过上一种“文明化的生活”。而国家一般通过在宪法中确立社会国家的理念及规定具体权利来确认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通过国家机关承担分配、给付的方式予以实现。理性的主张认为社会公民权应具有司法受益权功能,具有可审判性,可让公民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而妥善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15.
人身权利与人身自由权利是意思接近的两个法律概念。在初二教材《思想政治》(下册 )第九课中指出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对于这两个“基本的权利”,同学们往往感到容易混淆。要想弄清楚它们 ,必须把握人身权利与人身自由权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内容不同。人身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有关公民人身方面的几项基本权利的总称。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 :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等内容。公民的这些权利 ,统称为人身权利。公民…  相似文献   

16.
公民基本权利保护与实现不足是我国宪政的根本缺失。宪政建设应以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为目标取向。当务之急是扩充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环境权,充分落实受教育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发展权利主要途径加强权利立法;完善权利保障救济机制;培植全社会浓厚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价值的需要,是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的需要。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需要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权利救济请求权,将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健全有关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普通法律体系,全面落实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在宪法中增加对私人间普通法律未提供救济的公民基本权利纠纷的救济规定;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应有作用;在宪法中确立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的界限和原则,以此来减少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所存在的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残疾儿童数量巨大,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但我国残疾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尚未建立.保护残疾儿童已成世界共识.我国应尽快构建和完善残疾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残疾儿童的生命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社会参与权、救济权、养育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国家考试立法不完善,是考试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从宪法之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视角看,应强调对国家考试权力与公民考试权利的平等保护。就教育考试方面说,落实完法所隐含的考试权的途径是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对考试权的地位、法律责任、权利救济等给予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时的抗告权,法律并未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救济程序和救济途径作出规定,我国强制措施实施方面缺乏有效的救济措施,难以防止强制措施被滥用的危险发生。对于强制措施予以救济,能够制约强制措施的滥用,并能给受到不同形式强制措施的公民有效的权利救济机会和途径。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赋予其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抗告的权利.并保证权利能够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