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足北山第253龛中,主尊地藏观音与十王的组合形式,在巴蜀地区唐宋时期十王造像龛中极为少见。左右侧壁造像复杂,出现了与敦煌《佛说十王经》图像近似的检亡人家功德的使者、两身道教特点的造像以及十一位王者。从造像题记等分析,此龛最初开凿与水陆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在全国石窟中仅此一龛。大足的十哲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哲造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为珍贵。大足的孔子及十哲龛是与佛教、道教造像并列开凿的,具有宗教的意义。宋人信仰儒教是为了聪明与智慧,儒教是信众们的智慧之神。  相似文献   

3.
大足宝顶山大、小佛湾各有一个父母恩重经变图龛,均雕凿于南宋时期。小佛湾的已风化殆尽。大佛湾的保存比较完好,编为第15号。该龛高6.90米,宽14.50米,龛顶系平顶。全龛造像可以分为三层,都为高浮雕。龛的上层系七佛像,中层是《父母恩重经变相》,下层右壁为阿鼻地狱图,左壁无造像。兹将各层造像内容简介于下,再结合有  相似文献   

4.
上大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长新村,现存20龛,年代涉及唐、北宋、明,各期皆有年代明确的造像记。龛像时代特征明显,个别龛像独具特色,尤其北宋初期造像,多数有造像名称和造像纪年。题材丰富、时间集中,可补充安岳北宋时期造像序列,各类题材和组合显现出信仰体系和佛教造像的民间化。该造像点为研究安岳乃至四川地区摩崖造像发展演变和宗教信仰变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文化对于我国的体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育活动中包含了众多牛的元素.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中的牧牛图龛造像进行研究发现:牧牛道场的造像中刻画了牧人从训牛到与牛心灵相惜的全过程,其意义透射出来体育活动中的牛文化内涵,为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与牛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大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长新村,现存20龛,年代涉及唐、北宋、明,各期皆有年代明确的造像记。龛像时代特征明显,个别龛像独具特色,尤其北宋初期造像,多数有造像名称和造像纪年。题材丰富、时间集中,可补充安岳北宋时期造像序列,各类题材和组合显现出信仰体系和佛教造像的民间化。该造像点为研究安岳乃至四川地区摩崖造像发展演变和宗教信仰变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刻     
北有敦煌,南有大足,重庆市大足石刻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据大足文管所负责人介绍,2001年以来,参观大足石刻的国内外游客已达10万人次。大足,公元758年建县,因县境内有大足川(今名濑溪河)而得名,含有“大丰大足”的意思。大足石刻是县境内102处石刻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kān),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其次是道教,其余是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等造像;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摩崖造像中,这种经变只有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一龛,系宋代雕凿。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检录有关资料,发现该变相对于中国佛教典籍、佛教美术、中国俗文学的研究,都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兹将该龛内容述论于下。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宋时期,四川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毗沙门天王题材。现今大足、安岳、夹工、巴中等地仍可见到大量遗迹,虽然人们多能辨识出居中的毗沙门天王像,但对整龛造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此题材广泛流行的原因等,尚未真正弄清。本文拟以巴中南龛第93号龛为中心,探微发隐,力图对四川造像中这一重要题材作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舍身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林凤镇大月村十组,8世纪中期开凿,现存15龛,题材主要有释迦佛、弥勒说法、佛道合龛等。依龛窟形制及造像题材、风格来看,舍身岩摩崖造像主要受川北巴中、广元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都南朝浮雕弥勒经变与法华经变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出土了两件南朝梁浮雕作品,对其图像国内外学者们均有研究,但未作全面的考论,定名亦不准确。笔者研究后认为其一为弥勒经变,其二为法华经变,此二经变是我国最早的佛教美术的经变画,首开经变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黑社会性质组织无论从组织结构上、手段的多样化上以及政治的渗透上都呈现出完善的趋势,一部分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后逐渐向黑社会组织转变,并与境外黑社会组织勾结谋求发展,对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的异同,以期在实践中正确认定,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3.
吴荣国  荣红梅 《家教指南》2011,(3):43-45,127
本文介绍了对敦煌三危山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对遗址性质及出土的彩塑残件的年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夏秋之际,在云冈石窟五华洞窟檐复建工地,我们发现了500多块石窟塌落的造像残件。其中有的石块可以在1954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的《云冈石窟》第14卷中找到旧照,有的石雕残块与1992年昙曜五窟窟前出土石雕能拼接在一起。事实证明,这些石雕残块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在昙曜五窟前发掘过的,但又不知何因被填埋在远离昙曜五窟的第12窟正前方的南北向探沟内。经我们调查核对,还找到了一些石块在石窟中原来的位置。这些石雕对我们了解云冈石窟造像,进行雕像恢复以及开展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政治理论既主张"法后王",又坚持"法先王",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体现了荀子"先王""后王"一以贯之,既坚持前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辨证道统观。这种辨证道统观是荀子在割断了"天道"对"人道"的神秘制约关系之后,对儒家政治学说以"道统"制约君权做出的一种理论安排。  相似文献   

17.
商代贞人与殷商诸王针对占卜权的争夺,其实是贞人代表的神权与商代诸王代表的王权斗争的集中表现。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在政治上表现为占卜权的争夺。随着神权与王权势力的此消彼长,贞人集团与商代诸王所拥有的占卜权也随之逐渐被削弱或得到强化,商王最终完全取得了占卜权。  相似文献   

18.
张馨元  刘九令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2):98-102,108
通过对《日本灵异记》冥界巡游故事中的冥界人物、冥界景象、入冥途径及作品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奈良平安时代,人们对于冥界的认知和看待生死的态度,以及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并且能够了解当时的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问题上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20.
酥油花灯会是藏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酥油花的技艺传承、酥油花灯会的民俗传承、酥油花灯会的传承方式及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更深层研究和探讨酥油花灯会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