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的自我超越性和终极关怀性使信仰成为德育之根基,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信仰也需要塑造,这些都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的信仰教育,要恰当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要以信仰科学化为基本准则,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信仰教育的模式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与楚文化、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伍子胥,后世成为越地的钱江涛神,从而成为吴、越文化交相融汇的古代例证。本文分析了伍子胥文化的层累现象后,指出今日长三角地区的主体文化就是吴、越文化。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人时其自然生存有限性、自我能力有限性和社会存在有限性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她是个体对待、善待生命的根本态度,既是以承认生命的有限性为前提,又是以认同永恒价值或终极意义的"存在"为理论基础,简言之,信仰是对生命的不朽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据.没有信仰的寄托,人只能沉溺在世俗的物欲横流之中,沦为无根的精神漂泊者.在教育生活和实践中,也缺少不了信仰.教育哲学恰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一信仰-确切的说是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4.
山魈作为一种古老的山岳精怪,其信仰源远流长。神怪小说中的众多山魈故事就是对古代山魈信仰的集中反映。就信仰层面来讲,不同时期的神怪小说所反映的山魈信仰变化不大,表明此种信仰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就文学表现来看,山魈故事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并且所塑造的山魈形象出现了人格化、人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中国新旧法律思想转变时期两种法律思想进行统一论述,从而得出传统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存在"危机".在法律转型时期法律信仰的空白,矛盾阶段,基于法律信仰对于法律实效和现代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法律信仰的重建这一紧迫性问题.认为法律信仰重建体现为法律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寻求法律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实现法律信仰重建.  相似文献   

6.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唐代以后地藏信仰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与中国地藏信仰的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早期地藏信仰的主要内容,地藏信仰对九华山地藏道场形成的意义以及九华山地藏道场形成对于我国地藏信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本性的特殊精神追求,信仰的更迭运行即从信仰的建构到信仰危机的生成再到信仰的重构,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信仰危机中所必然蕴含的转机使得危机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仰的重建过程。就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仰重构而言,应当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的前提之下,重视发挥传统信仰的社会作用,并通过积极创设多元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推动科学信仰的选择与建构。  相似文献   

8.
红色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红色崇拜,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红色信仰回归家国情怀,是中国的特色信仰,具体且现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关乎全人类幸福,博大而深厚,两者是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职业院校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区域性神祗的杨泗将军信仰,在清代中期由两湖移民带入陕南地区之后,又整合了宋代以来陕南原有地方性神祗杨从义,不仅完成了其本土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本为庇佑地方农业生产的水利神杨从义崇拜发生转型,成为区域性信仰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清代中期以后陕南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直接将原居地区水神信仰带入,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明清时期陕南地方商品经济的勃兴,使得民间信仰体系从以地方诸神为主开始向地方诸神与区域性神祗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信仰问题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客观认识大学生对国家主导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深刻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努力探索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这也是高校政治理论工作的重心,是每一个高校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以信仰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图腾与禁忌作为研究起点,对体育文化中信仰的不同表现方式以及两者对于体育文化发展的意义进行讨论.提出信仰决定了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取向,也影响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信仰.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信仰是民族团结与认可的基石,是世界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法伦理学的经典文本.社会文化心理与习惯置换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要树立"法信天下"的理想状态,就要发现并宣扬法律本身就具有的信仰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与精神世界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的失落与生成导源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失落了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做人信仰,使得信仰的精神追求蜕变为一种对生存需要的"期待",对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的怀疑.其缘由是"新"、"老"文化传统负面效应的勾连、现代性日益强烈的"无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威胁、当代虚无主义的影响,诱因是苏东演变,形式主义、教条化所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等,但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当代资本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内部.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诉求.我们应注意信仰重建的方法、着力点、构架,注重共同信仰的提炼和做人信仰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信仰不成熟的一面。导致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高校教育的原因。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必须大力倡导社会的主流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对历史规律的宿命论式的顺从或浪漫的理想化,而是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应有感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崇高的信仰。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三观是否正确树立,也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甚至是关系到社会的长足进步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体育信仰的概念。指出:体育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体育信仰对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意义。为体育的和平、和谐、和爱、和美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解读存在的主要误区,就是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简单理解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个构成部分—共产主义或者是科学无神论—去定义和代言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生命过程的反映,是人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它具有超现实性、非逻辑性和超功利性,所指向的是意义深远的超凡之物。法律的偏私性使其注定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法律信仰只是法律人的自塑。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体育信仰的概念。指出:体育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体育信仰对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意义。为体育的和平、和谐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信仰的基础,一是习惯性,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惯例的屈从倾向;二是利导性,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天性;三是程序性,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公正的信赖心理.如何把普遍性的原理与法治化的进程相结合,激发人们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应该是法律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