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如何对网络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娟 《华章》2012,(14)
近年来,各种网络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为社会的和谐安定埋下了各种隐患.如何有效预防、平息网络突发事件,成为当前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我国网络突发事件现状、网络突发事件特点及其各种传播途径等实际情况,政府应在重视信息发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联动机制,完善网络突发事件法律法规,提高基层干部网络素养,提高网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具有及时发布信息、了解应对网络舆情、监督政府工作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信息发布不完整、反应迟钝、缺乏双向沟通机制、各政府部门缺乏配合等问题,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应改进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内容、提高其反应速度、并建立起互动式双向沟通机制以及政府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在高校突发事件中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明显,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从传播学和舆论学角度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呈现出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这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预防监控、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能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网民发布消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其对突发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也越来越强。研究以2012年“广西镉污染”为例,利用时间序列法对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进行分析,为政府实行网络舆情疏导提供数量模型方面的支持,并从网络管理的角度提出在突发事件中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进入"矛盾凸显期",高校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日渐增大,对宣传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突发事件的定义、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内涵及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具体阐述了健全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五个重要方面,即突发事件现场的高校宣传工作者管理机制、高校突发事件新闻的第一时间发布机制、高校突发事件信息的滚动发布机制、突发事件中的高校网络管理机制、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负面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源信息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时间、主体、内容、地点等进行多维度考量。发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源信息的一些特征并提出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中的私媒体新闻发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出现了一些被称为"私媒体"或是"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化现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即时新闻的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现象,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个体传播文化.在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报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报道不实或是报道的负面效应.使得新闻发布的权力、责任、管理、处罚问题凸显.从传播学理论角度看,网络时代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新闻发布的问题,这包括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的权利,或者不知有关事件信息的虚假而进行传播的行为责任,以及"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当代传播学理论研究在私媒体新闻发布上的反应应思考的问题是:1.私媒体新闻权利和问责,私媒体新闻发布对个人隐私构成的侵权的界限和责任;2.私媒体新闻发布过程中,新闻传播环节的"放大器"--网络平台的作用和责任;3.私媒体的"编造新闻"和"错报新闻"的概念的界定;4.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布的新闻是否"虚假信息"的判定;5.政府媒体须互动以应对突发事件;6.个人公民、企业、政府三大网络要素构成了互联网的新闻源;7.新闻博客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真实性的监管;8.新闻博客散播谣言和诽谤的纠谬监管的缺位.  相似文献   

8.
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是高校提高解决网络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途径。制度的建设既可以规范网络行为,减少网络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促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分工,提高学校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也可以抑制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机会主义。就目前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来看,高校应当重点加强解决网络突发事件的预警制度、组织制度和信息宣传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高校网络环境特别是舆情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便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助推突发事件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危害性后果。而高校本身又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决策应对机制和善后总结机制,探索构建突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突发网络舆情预警象限、应对预案措施和信息库资源积累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了解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高发范畴,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源、信息载体及其传播过程,对于正确分析与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背景下的信息发布应体现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不仅要主动公开、准确发布,而且要及时传播、适时反馈各类信息的功能。因此,从应急信息发布的实践看,发布形式应力求多样;发布内容应于我有利;发布议程应科学规范;发布效果应注重反馈。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的反映。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想活跃、"三观"趋于成熟的网民群体,很容易受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以,网络舆情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引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而且在网络舆情影响下,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新的特征。对此,有必要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分析其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网络应急管理机制,防止或减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建立积极有效的舆论应对机制是高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发挥各种校园传媒的优势,建立校园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突发事件的舆论疏导机制和重点对象的心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突发事件是学生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快速联动,做好家长的及时有效沟通,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稳定学生情绪,评估分析,总结反思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言辞的主观随意性、舆论的社会扩散性以及传播者的明显倾向性等特点。高校处理突发事件应结合突发事件传播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制定预警机制、加强舆情管控、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以及正确引导舆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互动也更强,给原本就极为敏感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避免校园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传播管理的失控,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并从舆情监控、防范防控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7,(5):81-86
网络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过程。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理论为信息传播活动的研究建构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中,"5W"模式逐渐被优化为"1S+3W"模式。以"1S+3W"为理论基点,从信息传播参与者/主体、信息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四个角度,对网络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进行概括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36-138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互动性更强,给原本就极为敏感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避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传播管理失控,是当前十分迫切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占领舆论传播阵地,并从事前预警、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探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法院工作带来新能源。如何应对网络技术的挑战,积极加快法院网络建设,是我们各级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伊春市中级法院如何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开展司法辅助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满足人民法院日益增长的职能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