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教师中有许多人感到不适应: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不适应变化过的对象,不适应变化快的现实,不适应变化大的教育理念。一言以蔽之,当“精彩的世界”向我们走来时,由于不适应,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无奈的世界”,究其因在于许多教师习惯了“教学”而使心胸孤独起来。怪不得有的教师说:“在变化面前我们是最没有感觉了。”  相似文献   

2.
?“送”的由头:在去年的《语文报》上,我们刊登了一份《语文世界·红A版》“快乐大赠送”的启事。内容很简单:只要老师们提供一个“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我们将会赠送老师们半年的《语文世界·红A版》。启事登出之后,老师们将信将疑———真的有这么好的事?但近千名老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来了“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也由学校开了证明寄来。我们为这些老师们寄出了我们的《语文世界·红A版》,并在寄了三期以后,又给老师们寄了一封信,表达了我们愿意和他们真诚交友的愿望,并诚恳地向他们征求办…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先进科技的不断发展又对传统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同时英语教师还应正确认识语法的地位,关注英语语言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我们教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但是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使自己的行为走进了误区。他们认为:“抓优秀生”可以提高班级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维持好班级纪律,提高及格率或毕业率,而对于“中间生”,因为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没必要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0,(12):17-17
梁好11月8日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上的日益普及,一些老师患上“PPT依赖症”。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的讲授成了放映,接二连三地点击鼠标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这样的课虽然很“现代化”,却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好课,因为在教育设备背后,我们看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却是封闭陈旧的,是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是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罗宜填 《海南教育》2014,(22):39-40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能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我也经常听到学生私聊时说:“很喜欢×××老师的课,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他很上课搞笑,我们也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学会了知识。”的确,在新课程理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时潮,逐步走向落后或被淘汰的边缘。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改过去低年级习作只写片断,不进行篇的训练的习惯做法。在二年级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开文成篇”的作文训练,并提出了二年级作文按“搭好架”、“选好材”、“填好空”、“支好梯”的顺序进行。具体做法如下:一、搭好架。所谓搭好架,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构成框架。它包含一篇文章主要有哪几部分;一篇文章至少应该有几个自然段等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给学生搭好“架子”,使他们对一篇文章的结构有个总体的认识。如教师在教学第三册《我要…  相似文献   

9.
戴国军 《农村教育》2005,(12):53-5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如果说这些初衷能够实现,无疑是对原有的基础教育模式的重大改革。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将使课堂由一潭死水变得波澜起伏,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使学生的世界从此变得精彩纷呈。然而,期待中的理想与现实中的状况却有不小的差距,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的情形不尽如人意。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后,政治教材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虽是开卷考试,可抽象的理论增多了,大多数学生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一些学生上政治课,要么跟着瞎起哄,要么沉默不敢说,缺乏主动性:甚至少部分学生对政治课有抵触情绪,把上政治课当成是一种负担。这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夸美纽斯曾说过,“我们的主要目标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快乐、更容易、更积极、更主动。”这应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整合新的教学资源,改变僵硬的教学方式方法,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使政治课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在继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断乳期”。笔者认为,实现“四化”,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激活政治课堂.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一个呼吁:新的中学语文教材不能再拒绝“现代主义”了。 翻开几十年来的中学语文课本,我们很难找到一百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异常活跃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踪影,更不要说“现代文论”与“后现代文论”的迹象了。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的多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少了……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操作活动”也愈加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不过,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动动手活动一下”,就等于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就能够自主构建新知。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当我们反思课堂,剖析某些教学细节时,往往会发觉有些操作流于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教师形象:从“师范人格”到“非师范人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语认为80、90年代对教师形象的设计多局限于一种师范人格,这种“师范人格”的特点是:完美,“目中无人”,抹杀个人的特点,笼统的理论探讨替代局部的具体情境的探讨,这种“师范人格”的实现是不可能的,设计也是不合理的,它反射出教育理论工作深层的保守心态。本试图在借鉴相关理论,实践和适应社会生活、化思想、教育实践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以“非师范人格”来替代“师范人格”。  相似文献   

15.
刘党桦 《江苏教育》2007,(21):43-43
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也越来越难做了。这几年教师和学生关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道尊严”渐行渐远,“民主、平等和对话”成为主流,这是进步。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主流”有时也会变成“独流”。失去了应有的多样性的补充.要知道矫枉过正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虽然不同,但“花之病”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习惯性出现。一年一度的考试评价,总会阶段性地掀起教师们的关注。于是,有教师感慨:考试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六月来,七月走”,应当走进我们的课堂;有教师不禁又问: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最大的公平,当前教育不公平的表象之一是薄弱学校问题。薄弱学校改造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只有抓住“发展”的主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大力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形成学校的“发展”。我的办学理念是:以“发展”的科学理念,创新适应“发展”的学校教育,营造适应“发展”的育人环境,建立适应“发展”的运作机制,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赋、潜能通过学校教育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去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济南执教公开课后请同学们谈感受、提意见。一生说:“课上得轻松,老师讲得真好!”魏书生说:“我真的没讲什么呀,我是很懒的。”一生道:“老师‘懒’得出奇!”话音刚落,会场千余名教师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啊,整节课下来,连平常教师写的板书都由学生“承包”了,老师不可谓不“懒”。魏书生惜话如金,只是适时引导、点拨,但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生动、主动,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我们的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学习的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导”与“学”各自发挥最佳效益.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下面就“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课,粗浅地谈一下我是如何处理“导”与“学”相互关系的。1课前预习:引导看、主动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来说.专业名词较少,多数属于文字叙述,所以学生能够读懂。为了做到在预习过程中心中有数,预先列出如下提纲:(1)适应的普遍性: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②动物对环境的适应;③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适应;④特殊方式的适应: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精神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活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热潮中,尝试着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式”即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彼此交换意见的一种教学模式。的确,“讨论式”教学非常灵活,可以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教学,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得到创新。但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仿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不少问题:①中老年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编写教案不适应;②教师普遍已经习惯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时对自身位置难以调整,体现在心态上不适应;③由于注重课堂秩序,害怕造成课堂混乱,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一时难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④在公开的教学活动中“讨论”流于形式,或“讨论”效果不佳,没有起到讨论的作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近两年3个教学班级的教改实验,总结了“讨论式”教学中克服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